AI导读:

深圳地铁五一假期客流创历史新高,但深圳市地铁集团面临亏损压力。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合并报表范围内亏损334.6亿元。房地产行业下行对“轨道+物业”模式造成冲击,导致存货增加、投资亏损。盈利仍为地铁公司的共性难题。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深圳迎来一波出游热,位居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TOP10榜单,市内各大旅游景区人潮汹涌。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统计数据显示,5月1日-5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696.36万人次,同比增长36.3%;实现旅游收入54.32亿元,同比增长40.8%。旅游热也反映到轨道交通领域。据深圳地铁统计,5月1日-5日,深圳轨道交通共接待旅客超4519.84万人次,日均客流903.9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6.1%,创历年五一客流量新高,多项指标刷新历史峰值。

  深圳轨道交通2024年的客流表现也创下历史新高:全年客运量突破30亿人次,单日总客运量首次突破1100万大关,客流强度持续稳居全国首位。然而,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亮眼的客流增长数据背后,深圳市地铁集团(以下简称“深铁集团”)也面临着亏损压力。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211.89亿元,同比下降15.74%;合并报表范围内发生亏损334.6亿元。

  这一反差,也折射出深铁集团在“轨道+物业”模式深化期遭遇的行业性挑战。尽管客运量和运营效率表现优异,深铁集团2024年合并报表范围内仍亏损334.6亿元,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行业下行对其“轨道+物业”模式的冲击。深铁集团自2004年开始探索“轨道+物业”模式,通过地铁站点周边物业开发,以土地增值收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但2024年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低迷,严重影响这一模式的成效。

  整体来看,深铁集团去年在客运量和运营里程上的表现较为亮眼。2024年,深圳地铁新增了3号线四期、7号线二期、11号线二期、12号线二期、13号线南段等5条新线(段),运营总里程达595.1公里,共18条线路,线网密度稳居全国第一。在营收方面,尽管全年营收同比下降15.74%,但轨道交通运营及资源经营业务作为深铁集团营收的主要来源仍保持了强劲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客流量的大幅增长以及非票务收入的提升。

  房地产市场的下行也导致深铁集团的存货增加,截至2024年年末,存货为103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3.86%,同比上升12.26%。除了站城一体化开发业务的下滑,深铁集团对万科的投资亏损也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原因。万科2024年全年营收下降约26%,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这直接拖累了深铁集团的整体业绩。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行业性挑战,地铁建设与地产开发的“时间差”在周期波动中被放大。

  盈利仍为地铁公司的共性难题。深圳地铁的困境并非孤例,在全球范围内,仅中国香港地铁等极少数企业能实现盈利。从行业规律看,地铁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盈利困境。若只靠票务收入,需将票价提高至16元/人次才能盈亏平衡,这显然与地铁的公共服务属性相悖。而破解这一困局需要多元路径探索,比如将开发重心从住宅转向持有型商业物业,重点开发长周期收益的写字楼、商场,减少住宅依赖等等。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