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地城中村改造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及稳定楼市的重要举措。广东等地明确提出了相关目标及措施,包括居民就业增收促进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城中村改造不仅能释放住房需求,还能提升居民购房能力,促进改善需求释放,有望带动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复苏。

  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成为推动城市发展以及稳定楼市的重要举措之一。包括广东省等地,已明确提出了相关目标及措施。

  据广东省政府官网5月7日信息,广东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措施包括居民就业增收促进行动、居民保障支持及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等。其中,在住房消费需求方面,广东将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本金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并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计划2025年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不少于600个,启动2.65万台住宅老旧电梯更新。

  分析师指出,这些措施旨在提振内需和消费,基于人们对美好人居的诉求,释放潜在的住房消费需求。市场内在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动力,将在客观上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不仅能释放年轻人、新市民的租房买房需求,还能满足老市民的换房需求,是我国大城市结构性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居民住房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城中村和危旧房中部分住户居住的舒适性等方面尚未得到充分满足,这部分群体有望成为未来住房消费的核心。

  除广东外,河南、上海、重庆等地也展开了城中村改造工作。河南省发改委3月17日公布报告,明确将加大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计划改造城中村416个、老旧小区1459个。上海闵行区4月16日召开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会,部署2025年目标任务。重庆也发布方案,提出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建设,持续推进城中村和城乡危旧房改造。

  自住建部部长倪虹提出计划通过货币化安置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后,多地积极响应。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能提升居民购房能力,促进改善需求释放。在专项借款、专项债等资金支持下,预计不少城市将积极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棚改货币化规模历经5年回落后,城中村改造的市场效应再次引发关注。研究人员对比城改与棚改,认为城中村改造扩围并不等同于棚改2.0。本轮城改在规模、资金来源、改造周期等方面与上轮棚改存在明显区别。虽然城中村改造城市扩围在资金来源、规模体量上与上一轮棚改有差异,但彰显了高层稳楼市的决心和方向。

  本轮城中村改造有望带动大量资金和资源向二三线城市流动,推动二三线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从而促使“止跌回稳”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逐渐扩散。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