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强化保障房建设与市场稳定
AI导读:
北京市住建委发布《2025年北京市住房发展年度计划》,明确核心目标与重点任务,包括增加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强化市场稳定措施,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与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以及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重点解决公租房轮候家庭住房困难。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正式发布《2025年北京市住房发展年度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明确了本年度住房发展的核心目标与重点任务。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今年安排商品住房用地240~300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475公顷,优先布局于轨道站点周边及重点功能区,打造“职住商活力中心”。此举旨在优化住房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同时,《计划》围绕“稳市场、强保障、提质量、促更新”四大主线,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旨在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统筹增量和存量
在住房用地供应方面,北京市年内将坚持“以需定供”,推动站城融合,提升职住平衡水平。此外,通过盘活存量商业办公、厂房等非居住用房,支持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进一步拓宽保障房供给渠道。
为促进市场回稳向好,《计划》提出以“好房子”为基础,推动“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北京市将全面实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白名单”机制,强化预售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全过程监管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计划》首次将“好房子”建设纳入保障房领域,探索可持续住宅标准。业内人士认为,北京市此举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在城市更新方面,北京市年内将实施5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完成老楼加装电梯600部,启动危旧楼房改造(腾退)2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将采取分层推进模式,同步实施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
此外,在健全物业管理方面,北京市计划通过一系列示范项目和评选活动,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同时,每季度对投诉量较高的小区开展专项治理。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根据《计划》,北京市今年将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间),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间),重点覆盖新市民、青年人和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人员。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非居用房改建、城中村改造等方式拓宽保障房来源,体现了北京市在住房保障方面的创新思维。
针对租房需求多样化特点,北京市将构建多层次租赁房源体系,规范租赁企业经营行为,打击违规转租、虚假宣传等乱象。
2025年,北京市将重点解决公租房轮候家庭住房困难,力争全市备案家庭保障率提高至85%。同时,通过新建、改建、转化等方式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据了解,年内北京住房公积金政策将进一步优化,为购房者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住房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增存并重”的关键节点。北京市正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可持续的住房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