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在全国两会上提出设立押金托管制度,旨在减少房东克扣押金的可能性,保障租客合法权益。该制度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形成三角制衡,重塑租赁市场契约精神,让租客住得安心。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再度聚焦住房租赁市场,提交了关于进一步保护承租人合法权益的建议。为完善“提灯定损”恶意克扣押金的管理制度,姚劲波建议地方政府设立押金托管制度,押金由第三方机构托管,退房时按合同规定退还,从而减少房东克扣押金的可能性。同时,明确押金退还规则和房屋检查标准,明确物品损耗和赔偿的标准,让“定损”有章可循。(3月4日中新网)

住房租赁市场承载着亿万城市奋斗者的安居梦,但押金纠纷却像一根刺,让无数租客深感困扰。从“提灯定损”“拆窗验灰”的荒诞场景,到退租时的各种推诿,押金问题凸显了租赁市场信任的脆弱。姚劲波代表的押金托管制度建议,正是针对这一痛点,旨在用规则重建市场信用体系。

押金困局的本质在于权利失衡。现行模式下,押金存放在房东账户,租客退房时能否拿回全款往往取决于房东。这种机制天然存在道德风险,房东可能故意寻找问题克扣押金。

第三方托管制度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押金从私人账户移至“阳光地带”,通过引入独立机构形成三角制衡。这不仅意味着资金监管的转移,更意味着租赁关系从“自律”转向“法治”。

但制度设计的关键在于细节。房屋损耗赔偿标准的模糊地带是押金纠纷的高发区。这些争议需要转化为可量化的技术参数,以减少纠纷。

损耗定损标准实质是为租赁双方提供“度量衡”,既防止房东苛责租客,也避免租客逃避责任。若能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屋损耗评估指南,配合第三方验房机构,押金退还将更加顺畅。

制度的深层价值在于重塑契约精神。押金托管不仅涉及资金保管,更是通过规则透明化强化市场参与者的契约意识。通过技术+制度双重保障,既能约束房东,也能保护租客。

押金制度改革还需与其他措施协同。姚劲波代表还建议规范恶意清退承租人的行为,加快落实“租购同权”。这些制度从不同维度约束房东权利,提升租客地位。

总之,只有当押金受到监管、退租有章可循、纠纷能法治解决时,租客权益才能得到保障。一个让租客“住得安心”的城市,才是真正温暖的城市。善待租客,是城市应有的待客之道。

(文章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