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春节表现平稳,楼市“小阳春”值得期待
AI导读:
2025年春节期间,全国楼市成交整体平稳,多地推出购房促销活动激发市场活力。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期间,国内28个代表性城市新房日均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增长8%。预计节后重点城市新房、二手房交易量将回升,楼市“小阳春”值得期待。
房地产行业正稳步迈向健康平稳的发展轨道。
2025年新春开工首日,据中指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期间,全国楼市成交表现平稳。具体而言,国内28个代表性城市的新房日均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2024年2月10日至2月17日)实现了8%的增长。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分析指出,受春节假期影响,1月份重点城市的新房及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均有所下滑,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幅也有所收窄。市场整体延续了‘以价换量’的趋势,但预计节后网签成交量将有所回升。
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春节假期楼市表现平稳
春节期间,全国多地推出了购房促销活动,以激发市场活力。例如,福州在春节期间举办了‘2025美好福州线上购房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房地产企业制定促销方案,活跃市场。苏州则在1月27日发布新政,购买新房可享受50%的契税补贴(最高不超过房屋契税计税依据的1%),该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3月31日。
此外,郑州、哈尔滨、银川、合肥、重庆等多个城市也在春节期间启动了促销活动,旨在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回暖。
来源:中指研究院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1月28日至2月4日),国内28个代表性城市的新房日均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在二线城市中,成都市场活跃度较高,由于基数较低,网签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南京、南昌、武汉等城市的增幅也较为明显。
总体来看,今年春节期间楼市表现平稳,假期市场仍处于淡季。但预计节后重点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交易量将出现明显回升。
同时,今年1月的楼市成交数据降幅也在逐步收窄。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春节前(1月1日至1月27日),30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0%。受春节假期影响,月末网签量出现回落,但全月来看,30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仅下降约11%。
其中,深圳楼市的回暖趋势尤为显著。1月份,深圳新建商品住宅网签销售5090套,同比增长97.3%;二手住宅网签成交4554套,同比增长31.5%。
楼市“小阳春”值得期待
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态势在土拍和销售方面均得到了体现。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均价为16693元/平方米,环比结构性上涨0.23%,同比上涨2.76%。其中,有47个城市房价环比上涨,41个城市下跌,12个城市环比持平。
在二手住宅方面,1月份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4130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51%,但跌幅较2024年12月收窄了0.02个百分点,且已连续6个月收窄。
土拍市场方面,多个城市开年以来频频拍出高溢价地块。例如,1月27日成都的首场土拍中,青羊区和成华区的两宗住宅用地均以溢价成交。其中,成华区地块吸引了近20家房企竞拍,最终由华润置地以16.87亿元拿下,溢价率高达51.11%。类似拍出高溢价地块的城市还包括深圳、杭州、北京、上海等。
此外,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1月TOP100企业的拿地总额为1210.7亿元,同比增长41.4%。自2024年10月以来,核心城市的土拍市场保持了一定的活跃度。2025年1月,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在土地推出及成交方面均较为活跃。这些一线城市住宅和商办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超过了10%,且有多宗高价地块成交,多由头部央企和国企摘得。
另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025年1月TOP10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同比降低了3.2%,环比降低了49.6%,业绩规模处于历史低位。但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门槛出现分化,且2025年1月是长期以来首个百强销售操盘金额入榜门槛转正的月份,这对于整个房地产行业而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对于市场后续走向,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目前市场仍处于下行调整阶段,各地楼盘以顺销为主,楼市热度较春节前有所降温,区域分化成为主流特征。但预计进入3月份后,市场有望出现‘小阳春’趋势。
中指研究院则预测,2025年房地产市场有望迎来复苏,一线城市的‘小阳春’值得期待。春节假期后,新房和二手房的网签成交量将有所回升,一季度整体数据有望保持平稳。
克而瑞分析指出,随着止跌回稳政策的持续落地,需求侧信心逐步恢复,年初的交易量、房价、竣工等指标有望持续向好。房地产行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平衡周期,预计2025年全年商品房销售有望企稳。上半年楼市止跌基本完成,下半年将迎来复苏走势。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