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海尔消费金融成功落地行业首笔“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募集资金9亿元。此举标志着消费金融公司融资创新取得新进展,同时揭示了行业融资分化加剧的趋势。

  消费金融融资创新路径取得新进展。日前,海尔消费金融成功落地行业首笔“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首期募集资金高达9亿元。这一创举标志着我国消费金融公司首次将银团贷款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开辟了全新的融资模式。

  5月16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消费金融融资领域,头部机构正通过ESG挂钩银团贷款、场景化产品等手段实现差异化竞争,为行业提供了全新的融资思路。据统计,2025年以来,消金机构已发行4单合计50亿元的金融债,票面利率介于1.69%至2.05%之间,同时发行了4期ABS,票面利率在1.95%至2.17%之间,整体融资规模已超百亿元。

  本土授信面临挑战

  此次银团贷款由山东省城商行联合筹资,青岛银行担任委任牵头安排行,齐鲁银行为代理行,参与银行包括威海银行、莱商银行、临商银行等。银团贷款作为一种由多家银行共同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贷款的融资模式,具有金额大、期限长、风险分散等特点。而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则通过将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目标与企业经营深度绑定,以创新性贷款条款激励企业达成预设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是新兴的绿色金融工具。

  相比传统融资模式,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将数字技术与环境效益目标纳入融资评估体系,如金融APP绿色低碳功能开发、碳账户体系建设、合作商户绿色消费场景占比提升等。刘锋指出,此举将企业ESG表现,如消费渗透率、碳减排成效,与融资成本直接关联,通过挂钩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实现对贷款用途的动态跟踪和场景化约束。

  据悉,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需先确定ESG指标,在符合《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原则》《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绩效标准(2012年)》等相关标准要求下,根据公司业务等制定可选择指标。指标确认后,将确定和锁定借款要素,如金额、期限、利率等。

  通常,消金行业银团贷款以外资银行参与为主,获取省内金融机构授信批复难度较大。青岛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激烈,传统消金业务同质化严重。青岛银行借此银团贷款契机,深耕绿色消费场景,依托海尔消费金融的家电、家居、智慧家庭等消费生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本次ESG评估重点关注信息科技资金投入、绿色消费用途放款规模等指标,聚焦科技领域、绿色消费和普惠金融。这些指标结合了多重因素,旨在推动家电、家装等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并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加强数字赋能,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和便利度。

  消金机构在银团贷款领域的创新活跃度显著高于其他融资方式。除了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2022年6月,消金机构还发行了首笔俱乐部银团贷款,这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银团市场中较为罕见。

  银团贷款通过多家银行参与,分散了信用风险,尤其适合消费金融底层资产小额、分散的特性。相较于同业拆借一年期及ABS两年期限,银团贷款期限长达三到五年,有效缓解了期限错配风险。此外,消金机构发行ABS、金融债等均需满足经营年限、资产规模、信用评级等条件,而银团贷款此类限制较少。

  融资分化趋势加剧

  根据监管规定,消费金融公司无法吸收公众存款,综合成本相对较高。然而,近年来消金公司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涵盖ABS、金融债、银团贷款、同业借款、二级资本债、银登中心信贷流转等方式。

  据统计,今年以来,消金机构已发行4期ABS及4单合计50亿元的金融债。具体来看,2月中原消费金融发行15亿元资产支持证券;3月海尔消费金融发行15亿元ABS;4月宁银消费金融发行10亿元金融债券,杭银消费金融发行15亿元金融债券;5月,马上消费安逸花将发行10亿元ABS,上海尚诚消费金融拟发行10亿元金融债券。

  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10家消金机构成功募集银团贷款,而2023年机构银团贷款融资放缓,转向金融债市场。2024年这一趋势得以延续,全年消费金融公司共发行金融债超500亿元。在ABS发行方面,去年7家消费金融公司共发行14期ABS,规模合计超217亿元,票面利率介于1.9%至2.8%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金融债、ABS还是银团贷款,今年消金机构融资步伐均有所放缓。一方面,2025年个人消费贷不良资产挂牌规模显著增加,多家机构通过超低价转让逾期资产包以优化资产负债表,这一过程削弱了新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监管对消金机构资本充足率及合规要求的加强,并非所有机构都能满足金融债、ABS的发行条件。

  融资成本方面,今年消金行业金融债票面利率分别为1.79%、1.80%、1.69%和2.05%,ABS融资成本已降至3%以下,呈现出下降趋势。然而,低成本资金主要流向头部机构,小机构因信用评级不足,难以获得低成本融资。

  总体来看,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拥有更多融资渠道,在资金市场中占据优势。小机构融资仍以股东存款、同业拆借为主,资金成本普遍较高,成本差异进一步拉大,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未来,资金将进一步向融资渠道更广的头部机构集中,小机构亟需通过场景深耕、科技赋能等方式引入资金,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