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债券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公告,沪深北交易所及交易商协会响应,推出细化措施。政策全面升级,拓宽发行主体,降低融资成本,丰富债券市场产品供给,吸引更多投资者,激发市场活力。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公告,提出多项重要举措,旨在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配套支持机制。沪深北交易所及交易商协会迅速响应,发布细化支持措施,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也通知,全额减免科技创新债券现券买卖交易手续费,减免期为2025年至2027年。
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将强有力地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专家表示,这些政策不仅精准解决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降低融资成本,更丰富了债券市场的产品供给,吸引更多投资者,提升了活跃度与资金配置效率。
破解融资难题,助力企业发展
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债券市场正为科创企业提供强劲支持。自2022年5月沪深交易所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与科创票据以来,截至5月8日,已有1160只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和1579只科创票据发行上市,发行规模分别达1.26万亿元和1.38万亿元,惠及608家科技创新企业。
新政策进一步升级,拓宽发行主体,扩大科技金融服务覆盖面,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均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这将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各类型融资的能力,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同时,政策在发行管理与成本控制上也展现出显著减负效果,如支持灵活分期发行、简化信息披露规则等。
拓展市场维度,增强债市活力
科技创新债券政策的全面升级,不仅为企业纾困,更从多个维度为债券市场注入新活力。创新产品供给,丰富市场投资选择,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的债券,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选择。
此外,配套支持机制的完善,优化了债券市场生态。例如,通过风险分散分担机制,降低投资风险,增强市场信心。政策首次允许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并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实现债券制度结构性突破。
这一举措不仅补齐科技金融体系中债券市场对科技成长性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覆盖较弱的短板,还通过构建“债券+基金”联动机制,增强对“早、小、硬”科技项目的长期资本供给,推动科技投资机制向“股债融合”型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