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自5月7日三部委联合发布稳市场稳预期政策以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扩容提速。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先后公告拟出资设立AIC,助力科创企业发展。预计后续将有更多AIC获批筹建,形成“全国性+区域性”的行业布局。

自5月7日三部委联合发布一系列稳市场稳预期政策以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扩容明显提速。招商银行(600036.SH)、中信银行(601998.SH)先后公告称,拟分别出资150亿元、100亿元设立AIC。此前首家股份银行AIC也于近日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复,标志着AIC扩容进入新阶段。

市场观察家指出,股份银行加速筹建AIC,反映出金融监管部门对AIC设立的支持态度,以及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服务力度的政策导向。AIC股权投资试点的扩容,将为股权市场引入更多资金,特别是AIC能够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有力推动科创企业的发展。预计后续将有更多AIC获批筹建,股份银行和头部区域银行有望加入AIC设立行列,形成“全国性+区域性”的行业布局。

AIC扩容步伐加快

5月8日晚间,招商银行发布公告,计划出资人民币150亿元全资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旨在丰富公司综合化经营牌照,完善投商行一体化经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同日,中信银行也发布公告,拟出资100亿元人民币设立全资子公司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加大对科创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

此外,兴业银行也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的批复》,注册资本100亿元。设立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将有利于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降低企业杠杆率,加大对科创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顺利开业后,将成为第六家AIC,也是首家由股份行持牌的AIC,打破了此前五大行AIC的行业格局。早在2017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已全资设立首批5家AIC,开启AIC在我国的试点。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五大行AIC资产规模合计6027亿元,净资产合计1834亿元,2024年净利润184亿元,显示出AIC良好的盈利能力。同时,AIC的杠杆率并不高,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AIC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遇到困难但前景良好的企业降低杠杆、化解风险。随着监管批准五大行AIC在上海试点开展直接股权投资业务,试点范围已扩容至全国多个重点城市,股权投资签约金额持续增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正在加力扩围,目前签约意向金额已突破3800亿元。时隔八年,AIC牌照再次扩容,释放出政策鼓励和支持的积极信号。

股份银行机制灵活应对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AIC密集扩容的背后,是顶层政策设计与银行自身转型需求的深度契合。此次扩容将对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指出,AIC可以作为服务科技金融的重要抓手,通过银行系资本的长期投入,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加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支持。

扩大AIC股权投资试点工作,还将促进内部投贷联动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股份银行AIC在机制灵活方面更受市场期待,其机制灵活、在科创类企业客户方面有优势,有助于提升银行的投贷联动业务能力。

然而,银行通过AIC机制参与股权投资业务也面临诸多挑战。中金公司研报指出,股权投资需要较强的投研能力支持,这对银行人才储备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AIC股权投资风险权重较高,对银行资本消耗构成挑战。

展望未来,随着AIC牌照的进一步扩容和机制的不断完善,预计将有更多股份银行和头部区域银行加入AIC设立行列,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