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地发布2025年住房发展计划,明确商品房用地供应、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目标。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缩减,保障性住房筹建规模整体下降,但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成为重要方向,着力构建多层次、差异化的住房保障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北京报道 日前,北京发布《2025年北京市住房发展年度计划》,明确了商品房用地供应、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目标,并提出优化住房用地供应、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等多项重点任务,旨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不只是北京,近期广州、成都、天津、青岛、厦门、哈尔滨等地也发布了今年住房发展计划。杭州、武汉等地则披露了今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和保障性住房筹建目标,共同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缩量提质是各地今年住房用地尤其是商品住房供应的重要特征。与去年相比,今年各地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有不同程度缩减,保障性住房筹建规模整体也有所下降。然而,各地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多层次、差异化的住房保障体系,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成为重要方向。

在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方面,北京计划安排商品住房用地240-300公顷,较去年有所下降。成都、杭州、武汉、天津、青岛等地今年商品住房用地或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也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厦门是个例外,今年商品住宅用地计划供应较去年计划供应量有所增加。

整体来看,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表示,各地着力通过减少土地供应量、优化供应结构的方式来控制市场供应,以促进市场供求平衡。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北京等城市住房用地计划供应规模减少,与土地市场、住房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有关,这是各地优化住宅用地供应的主要方向。

此外,各地也着力优化土地供应的空间结构布局,如成都明确要推动住房用地供应向重点片区、产业组团、地铁沿线等重点发展空间倾斜;青岛则提出结合市场需求、住房发展计划等因素,科学编制年度住宅用地计划。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仍是今年各地住房发展计划的重点任务之一。与去年相比,今年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目标以下调为主,但并不意味着保障性住房供应的减少。随着政策优化调整,各地保障性住房的来源更加丰富,包括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保障房的方式来进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贵州等地已有相关实践,如贵安新区计划完成3901套存量商品房收购。

值得注意的是,保障性租赁住房仍是各地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成都、天津、厦门等地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计划筹建或供应规模多于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这主要是因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需要较高的初始投入,而保障性租赁住房则满足了更多低收入和新市民的过渡性住房需求。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