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住房租赁市场需优化存量、提高质量
AI导读:
《2025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指出,通过多主体、多渠道共同推动“优化存量、提高质量”成为破解供需矛盾的关键路径,机构化被看作确定选择。租房人口规模持续扩大,35岁以上租客占比增加,房源供给滞后,机构化长租房市场占比稳步提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日前发布的《2025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通过多主体、多渠道共同推动“优化存量、提高质量”成为破解供需矛盾、激活市场潜力的关键路径,机构化则被看作是住房租赁消存量、优质量、稳健发展的确定选择。
该蓝皮书由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自如研究院、新华网文化产业研究院共同参与调研编撰。其中,我国长租机构头部企业自如管理房源近100万间,为近百万业主、500万次租客提供服务,体现了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快速发展。
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城市住房租赁市场正经历向“存量优化”的结构性转变。一方面,近2.6亿的全国租房人口中,主流置业人群正在回归租房市场;另一方面,以个人业主房源等为主的住房租赁市场,供给侧的滞后性问题开始显现,住房租赁市场急需优化供给。
当前,租房人口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蓝皮书数据显示,四大一线城市中租房人口规模接近4000万人,占比接近50%。在全国40个重点城市的租赁市场中,35岁以上的租客占比达到35%以上,较2021年增长了4.9个百分点。
35岁以上主流置业人群的回流,带动了改善型居住需求从购房市场流向租房市场。蓝皮书调研显示,租客最关注“室内环境舒适、房屋品质高、周边交通便利”。为了获得更好的租住体验,有超四成租客愿为“质量更好的基础装修”增加预算。超半数租客可接受5年以上的租房生活。
面对快速升级的市场需求,房源供给却稍显滞后。蓝皮书指出,市场上房源普遍存在装修老旧、配套缺失、服务不足等问题,与租客需求形成了结构性错配。全国超6000万套潜在可用于出租房源亟待提质改造。
目前,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中,90%以上供应主体是个人出租。蓝皮书调研显示,个人业主手中的房源普遍存在“老旧”问题,超50%房源房龄超10年以上。长期空置、中介平台不规范等问题,成为困扰业主的痛点。
蓝皮书显示,机构化长租房产品形态、居住生态不断丰富,市场占比稳步提升。集中式长租公寓TOP30企业累计开业房源量达122.6万间。国家也通过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举措,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鼓励引入长租机构。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