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银行间科创债发行主体名单亮相,科创债市场扩容提速
AI导读:
首批银行间科创债发行主体名单亮相,包括银行、券商等机构,合计发行规模上限达640.5亿元。此举标志着科创债发行进入新阶段,同时科创债市场有望在2025年实现扩容扩围的“井喷式”爆发。
就在债市“科技板”新政密集出台的次日,首批银行间科创债发行主体名单随即亮相。此举标志着科创债发行进入新阶段。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提出13条具体举措,旨在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配套支持机制。
同天,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相继跟进,发布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的通知和减免交易手续费的公告,减免期限为2025年至2027年。
5月8日,市场积极响应,银行、券商、股权投资及创投机构等多元化发行主体纷纷披露其2025年首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计划,合计发行规模上限达640.5亿元。
科创债发行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
银行方面,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率先行动,拟发行2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将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
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杭州银行迅速公告,拟分别发行100亿元、100亿元和50亿元的科创债。
券商行列中,已有7家发布科创债计划,合计规模不超过140亿元。募资用途上,大部分资金拟通过股权、债券、基金投资等形式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整体来看,本批科创债发行主体分布进一步多元化,展现出各类机构主体对科技创新债券领域的高度支持和参与意愿。
此外,民营企业中立讯精密、科大讯飞和牧原食品也首次发行科技创新债,拟发行规模分别为10亿元、8亿元和3亿元。
科创债扩容扩围提速
尽管科创债并非新鲜事物,但2025年有望成为其扩容扩围的“井喷式”爆发期。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全国两会期间宣布,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市场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5月7日,潘功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相关政策及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发债主体的扩围是本次科创债发行市场推进落实中的一大亮点。支持商业银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主体发行科创债,可以进一步丰富债券资金间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渠道。
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董事高慧珂指出,此次债券市场“科技板”明确支持三大主体发行科创债,为债券资金间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多可能,进一步促进科创债券市场扩容发展。
(文章来源:21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