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公告,科创债迭代升级及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为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提供新动能。发行主体扩容,募集资金用途拓展,配套支持机制完善,信用评级方法优化,激发市场活力。

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近日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为标志,我国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勇5月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科创债的迭代升级及债券市场“科技板”的落地,不仅为科技金融注入了新活力,也有望为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提供强劲新动能。他建议,应持续培育发展国内科创债投资生态,提升投资者对科创领域债券的投资热情。

科创债迭代升级,服务科技创新再升级

自2022年正式推出以来,科创债市场迅速崛起,已成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李勇介绍,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科创债累计发行额已达2.5万亿元,存量余额1.8万亿元,占非金融企业信用债余额的5.38%。但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债务或补充流动资金。

5月7日,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债券市场“科技板”相关政策及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随后,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从丰富科创债产品体系和完善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提出多项支持科创债发行的举措。

李勇表示,与现有科创债市场相比,债券市场“科技板”在发行主体范围、募集资金用途等方面进行了三大优化。首先,发行主体扩容至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用途也更加广泛,可通过多种途径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其次,完善配套支持机制,如实行差异化审核机制,提高发行效率。再者,强化科创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债券市场服务国家战略效能。

优化评级方法,为科创债发展保驾护航

科创企业以其技术创新为基础,在信用特征上与传统企业存在显著差异。李勇指出,科创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实力不足,且多为轻资产运营,资产价值衡量难度大。同时,研发投入高,面临高成长与高风险并存的情况,且多为民营企业,外部支持有限。

针对这些特点,相关部门对科创债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制度安排进行了完善。其中,创设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是重要举措之一。这不仅能提升信用资质较弱的科创企业发债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还能增强投资者信心,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此外,信用评级体系也进行了创新。中证鹏元于2024年4月推出《科技创新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和模型》,打破传统评级思路,大幅降低资产、规模在评级模型中的权重。同时,增设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特色评级要素,以更精准反映科创企业核心竞争力。

完善制度供给,激发市场活力

李勇表示,债券市场“科技板”的落地有望激活多元主体发行科创债的需求,增强贷、债、股资金对科技创新的联动支持。发行主体扩容将推动科创债市场进一步扩容,同时,债市“科技板”在制度安排、产品设计方面的创新也将不断拓宽科创债产品边界,提升市场整体活力。

据初步统计,已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创债。为高质量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李勇建议,应发挥信用资质较好发行主体的带头和纽带作用,鼓励创新相关债券品种,丰富市场供给。同时,提升信用资质较弱主体直接发债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持续培育发展国内科创债投资生态。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