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证监会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金融机构积极响应
AI导读: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公告,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等积极响应。截至5月8日,已有36家企业公告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合计210亿元。金融机构纳入科创债发行主体范围,将推动科创债市场进一步扩容,增强联动性。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其中一大亮点是新增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这一政策发布后,各大发行主体积极响应。
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以及多家证券公司纷纷公告发行计划。据交易商协会数据,截至5月8日,已有36家企业公告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合计210亿元;14家企业开展注册申报,注册规模合计180亿元。此外,24家股权投资机构注册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预计总体规模近100亿元。
市场机构对科创债业务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通过邮件、电话、线上渠道咨询。上交所“三开门”服务热线异常火爆。在政策解读下,不少市场机构表示,最新政策提高了科创债融资吸引力,将着手准备新制度下科创债发行工作。
多家金融机构、创投公司、科技型企业迅速披露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计划。国家开发银行计划发行不超过200亿元,工商银行基本发行规模100亿元,超额发行不超过100亿元;兴业银行拟发行100亿元。同时,上交所和深交所官网显示,5月8日多家证券公司已公告拟发行总额不超过177亿元科创债。
创投机构方面,元禾控股、鲁信创投等14家股权投资机构公告发行,预计发行规模60亿元;君联资本、启明创投等10家进入注册通道。金融机构纳入科创债发行主体范围,将推动科创债市场扩容,增强联动性,拓宽产品边界,提升市场活力。
从发行资金用途看,银行等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均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业务发展。例如,国家开发银行募集资金主要投放于科技型企业,支持科创企业日常经营周转。国泰海通表示,本期债券募集资金的70%将通过股权、债券等形式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除了直接投资科创领域,部分券商还将募集资金用于科创的做市承销等业务。招商证券拟使用25亿元额度用于科技创新类债券、ETF等做市及风险对冲服务业务。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则将精准用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基金出资和股权投资。
科创债具有融资利率相对较低、发行期限较长等优势。数据显示,2024年科创债券发行规模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59%。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科创债券已累计发行2.5万亿元。上交所科创债发行期限以3~10年中长期为主,占国内各债券市场科创类债券发行总规模的比重约60%。
券商等金融机构发行科创债,可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将券商纳入科创债发行主体范围,是推动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券商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金融机构具有投融资服务专业优势,有助于推动资金向科技创新领域高效聚集。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