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好房子”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实施进入倒计时,北京新房市场掀起“前置性”产品更迭,得房率、层高、功能阳台等成为购房者关注焦点。部分符合新政项目抢跑入市,带动成交热潮。

随着“好房子”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实施进入倒计时阶段,北京市场已呈现政策联动效应。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在传统销售旺季“小阳春”期间(3月1日至4月26日),北京新房累计成交7855套,相较于1月和2月的总成交量增长了55.92%,环比同期增长超五成。其中,部分符合“好房子”新政的项目抢跑成为关键。购房者对得房率、层高、功能阳台等硬核指标关注度显著提升。

尽管《住宅项目规范》正式实施尚待5月1日,但北京新房市场早已掀起“前置性”产品更迭。记者走访发现,部分项目得房率更是高达100%,收获购房者青睐。业内专家指出,当住宅产品硬件标准趋近同质化,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正成为差异化竞争新赛道。

成交:网签增长已定,长尾效应可期

3月及4月作为销售旺季,北京新房市场呈现传统特征。3月1日至4月26日,累计网签量达7855套,与1月和2月累计成交的5038套相比,增长了55.92%。随着“好房子”项目入市,购房成交热度有望在后续数据中进一步体现。

随着“好房子”项目集中入市,在与存量项目的竞争中更具优势。一位购房者因家中二胎出生,计划换房。在比较了多个项目后,选择了得房率更高的项目。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认为,存量项目需重新审视市场策略,通过价格调整或等待区域内相邻项目完成去化,避免直接竞争。多元化营销手段也是关键。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好房子”的集中入市,为新房市场注入了新动能,激活了新增购买力及潜在改善型需求。

购房者关注:高得房率成首选

4月北京新房市场“小阳春”行情持续,中海丽金府等项目吸引多组购房者。该项目得房率高,工作日日均到访量可达70组。

中海丽金府130平方米户型得房率达94%,购房者实际获得使用面积较周边竞品多。同样,中海丽泽叁號院也备受关注。

住建部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后,北京新房市场掀起“品质提升”热潮,得房率、层高、阳台配置等成为焦点。

新卖点:公共空间成“好房子”杀手锏

当“好房子”标准成为共识,新项目凭借硬核指标冲击市场,倒逼存量项目加速迭代。但“品质同质化”竞争也将愈发激烈。

郭毅指出,未来竞争的主战场或将转向社区公共空间的价值挖掘。房企需构建代际优势,提升公共空间品质。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传统小区存在社区入口设计平庸、会所功能缺失等问题。因此,房企需在社区公共空间领域发力。

例如,北京城建国誉颂设有艺术连廊,中海丽金府及中海丽泽叁號院配置架空层用作泛会所。

谢逸枫指出,“好房子”项目需调整规划设计,融入健康、环保、智能理念,形成竞争优势。

北京商报记者王寅浩李晗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