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调整提前还贷政策,房贷利率下降引“还贷潮”
AI导读:
近日,多地房贷借款人反映部分银行调整提前还贷政策,限制还款次数和最低还款额度。记者调查发现某国有大行已调整相关政策,增加了借款人还款压力。政策收紧背后是存量房贷利率持续走低导致的“提前还贷潮”。
“去年还能轻松申请提前还款,现在不仅要预约排队,门槛也提高了!”近日,多地房贷借款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反映,部分银行悄然调整提前还贷政策,不仅限制还款次数,还提高了最低还款额度,引发了广泛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某国有大行已将提前还贷次数从一年5次缩减至2次,单次最低还款额从无限制调整为20万元,此举无疑增加了借款人的还款压力。
不过,一位银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提前还款额度和频率是银行自主经营权限,“调整是为了减少还款,减少麻烦”。但这样的调整是否真的合理,引发了众多讨论。
某北方地区的房贷借款人告诉记者,2023年第一次提前还款时没什么门槛,后来第二次还款时就需要电话预约、线下还款了,目前依然是这样。类似情况并非个例,记者致电某银行客服热线咨询提前还贷事宜,客服人员回应称,线下渠道申请提前偿还房贷不限制办理次数;而通过线上渠道办理则设有限制,每半年仅可申请一次。此外,客服人员补充道,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申请,通常都需要排队等待约一个月时间方能办理。
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指出,一般情况下,银行可以就还款次数和提前还款限制跟贷款人进行约定,并设置约定金额,银行借贷说到底是合同交易的相对人行为。所以,如果之前有约定,那么跟随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则不能设置提前还款的限制。银行这么做首先要合法,在合法的基础上,才是合理。
北京中恒信律师事务所律师郭佳强调,《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七条规定,借款人提前返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提前还贷的违约责任条款,那么提前还贷则不构成违约,也无须支付违约金。如果双方签订的合同约定提前还贷为违约行为,约定了一定比例的违约金,且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借款人提前还款则可能构成违约,需按照合同中的约定支付违约金。
政策收紧的背后,是存量房贷利率持续走低导致的“提前还贷潮”。随着房贷利率的下降,购房者提前还款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这也给银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据悉,2025年1月1日起,存量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开始执行下调0.25个百分点的新利率。对于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自2024年10月25日起,对存量个人房贷利率进行批量调整,符合条件的房贷利率调整为LPR-30BP。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利率调整政策使得房贷利率降低,降低了购房者的还贷压力,但也进一步激发了购房者提前还款的热情。
“当前房贷利率下降,提前还款会让银行减少预期利息收入,资金没有产生足够的时间价值,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种损失。”盘和林说。银行如何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又能满足借款人的合理需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