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自去年9月末以来,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稳楼市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年末“翘尾”。今年1月重点城市楼市成交规模高于去年春节月,房价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创下阶段性新高,市场信心逐步恢复。但政策效应高点已过,市场止跌局面能否持续仍存疑问。

去年9月末以来,监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稳楼市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年末“翘尾”。今年1月,尽管受春节假期影响,但政策效应继续显现。多家机构数据显示,1月重点城市楼市成交规模高于去年春节月,楼市呈现“暖冬”行情。

作为市场重要指标,房价也受到支撑。国家统计局2月19日发布数据,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24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创下阶段性新高。7个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保持稳定。

其中,一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均上涨0.1%,二三线城市房价总体略降。但值得注意的是,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自2023年6月以来首次转正,释放积极信号。

业内分析认为,政策托底效应显现,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趋势增强,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楼市政策高点已过,加之假期因素,市场出现季节性调整。购房者积极性犹存,但政策持续刺激对市场止跌回稳至关重要。

一线城市二手房价连续四个月上涨。

70个大中城市房价“拐点”出现在去年四季度。去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随后,各级监管部门推出稳楼市政策,调控进入新周期。

此前,二手房价格一度持续下跌,但去年10月起,房价明显回温。今年1月,7个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保持稳定。

新房方面,去年10月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今年1月,24个城市新房价格上涨。

一线城市房价最具韧性。1月,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尤其是上海、深圳,市场回升明显。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首次转正,南京、杭州等城市回升动力强。

“暖冬”行情得益于政策预期。1月,全国50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减少,但同比去年春节月增长56%。一线城市成交涨幅最大。

但市场止跌局面能否持续仍存疑问。政策效应高点已过,后续市场需求延续性不确定。2月以来,代表城市日均交易规模低于春节前水平。

分析师指出,当前市场预期不稳定,居民收入增长预期偏弱,购房者谨慎。房价下跌预期仍存在,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抑制购房需求。

期待增量政策尽快落地,推动存量盘活、去库存等措施,为交易带来源头活水,这是2025年房价止跌回稳的关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