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房地产市场在政策作用下开始筑底,一线城市楼市率先企稳回升。房企通过布局核心区域、优质资产及多元化业务转型提升竞争力。城市更新和文旅产业成为新机遇,助力房地产行业迈向繁荣新阶段。

 

“中国房地产在系列政策作用下,经过三年不断调整,市场已开始筑底。”2024年10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传递了对房地产止跌回稳的信心。后续,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宽松措施加速出台,“政策大礼包”正逐步激发市场回暖和信心复苏。

自去年以来,从全国性龙头企业如万科、华润置地、碧桂园,到区域性领军企业如大悦城、金融街、招商蛇口和金地集团等,不少房企在“银十”期间的销售数据有所回升。通过分析这些销售表现优异的房企,可以发现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成功因素:即核心区域、优质资产、多元化业务转型的能力。

市场止跌回稳,核心区域率先企稳回升

一线城市率先企稳回升。回望2024年全年楼市走势,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出“前低后高”趋势。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止跌回稳信号后,市场各项指标均有了显著改善和企稳迹象。根据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的报告,1月前22日全国的新房成交量同比增长了26%。一线城市如深圳、广州表现尤为亮眼,深圳成交量同比飙升170%,广州也有近六成的增幅。

整体来看,由于政策持续优化、居民购买力较强等因素,一线城市成交量已逐步呈现企稳回升态势。房地产止跌回稳、一线城市楼市。

核心区域优质资产是构建市场竞争力的基石。对各地房企而言,布局一二线核心城市,是确保自身市场竞争力和实现业绩增长的关键策略。2025年初,北京、杭州、深圳等一二线城市土拍市场火热,头部房企如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等激烈争夺优质地块,为获取优质资产,高溢价成交频现;中型房企则需比拼项目储备及发展战略的前瞻性。

以金融街为例,公司20余年来深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五大核心城市群,向外拓展环京津、环上海、环广深三大都市圈。通过精准布局,不仅优化了土储结构,还有效提升了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在房产行业低迷时期仍能保持资金回流。

“重资产”转变至“轻资产”,顺应地产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新建面积逐渐饱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单纯依赖开发建设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中国地产正面临开发转向运营的关键转型期,低成本、高收益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成为多数房企的转型方向。

现阶段,万科、碧桂园、华润置地等企业均在探索轻资产管理业务,通过提供传统的物管服务及涉足物业资产管理等方式,实现业务转型。此外,金融街也在写字楼、商业地产、长租公寓以及文旅业务等领域积极拓展,寻求新的增长点。

城市更新提速,文旅产业或迎来新机遇

2025年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研究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作出部署。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紧密相连,成为城市释放新活力的重要路径。

随着扩消费、稳增长、惠民生等政策的推出,文旅地产繁荣发展。万科、碧桂园、金融街等企业不断探索多元化业务模式,布局城市更新、文旅产业,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消费复苏背景下,文旅产业或迎来下一个风口。

以金融街为例,公司将慕田峪长城体验馆升级改造为数字博物馆,通过科技手段丰富景区游览内容,2024年共接待游客211万人,同比增长34%,进一步助力公司向多元化产业转型。

随着城市更新工作的深入推进和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房企加入到这一领域,共同推动中国房地产行业迈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新阶段。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