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行业严监管态势持续,多家支付机构被罚
AI导读:
2月20日,智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因违规被罚没4.4万元。截至2月21日,年内已有13家持牌支付机构被监管部门处罚,处罚力度从警告到高额罚款不等。支付行业严监管态势持续,反洗钱违规和网络安全问题是重点监管领域。
本报记者李冰
2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发布外汇行政处罚信息,智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付电子支付”)因违反外汇登记管理规定,被罚没4.4万元。这一事件标志着支付行业严监管态势的持续。
截至2月21日,年内已有13家持牌支付机构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处罚力度从警告到高额罚款不等,其中最高罚没金额达1199.237万元。支付行业的合规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智付电子支付具体违反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简化和改进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的相关规定。而2月份以来,已有3家支付机构因类似违规行为被警告或被处罚。例如,山东一通支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未按规定报告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被警告,开联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则因多项违规行为被罚款118.85万元。
业内专家叶银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些罚单反映出支付行业正处于严监管态势,反洗钱违规和网络安全问题是重点监管领域。同时,商户真实性及合规性也是监管工作的重点。
自2025年以来,支付行业的严监管态势持续加强。今年以来,共有13家支付机构被监管部门处罚,合计罚没金额超过千万元。其中,北京雅酷时空信息交换技术有限公司因多项违规行为被罚没共计1199.237万元,成为今年以来被罚金额最高的支付机构。
从被罚案例来看,监管关注的重点领域包括未落实交易信息真实、完整、可追溯的要求;违反反洗钱业务管理规定;未严格落实商户实名制;风险监测系统未能对可疑交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等。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支付机构密集收到罚单体现了监管全覆盖、‘无死角’的态势。未来在监管全面趋严的情况下,支付机构需要进一步提升合规意识,认真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交易信息核实义务,推动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
叶银丹建议,支付机构应加强合规建设,包括加强反洗钱合规管理、提升商户真实性管理、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规范支付接口管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等,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