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峰会:2030年前突破500Wh/kg电池技术
AI导读:
近日,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年会暨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欧阳明高院士指出,2030年前将重点突破500Wh/kg以内电池技术,高镍三元和硅负极成为主流。全固态电池面临技术挑战,产业链正合力攻克量产难题,预计2027年左右启动批量示范应用。
近日,“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理事长欧阳明高在会上指出,2030年前,技术突破的重点将是500Wh/kg以内的电池,期间将经历多阶段的技术攻关。高镍三元和硅负极将成为主流材料。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全固态电池在技术上面临诸多挑战。材料企业、电芯企业、车企与学界正合力攻克全固态电池量产难题,以期早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2030年前目标:突破500Wh/kg以内全固态电池
得益于热稳定性和安全性等优势,全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高安全、高比能动力电池的首选。欧阳明高院士研判,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正逐渐聚焦到硫化物,投入不断增加。500Wh/kg是电池技术难度增加的转折点,预计2030年前将重点突破此能量密度以下的电池。在此范围内,正极材料将以高镍三元为主,负极材料将逐步从石墨/低硅向高硅硅碳、锂金属发展。
欧阳明高预计,轿车用硫化物主体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量产将分为三个阶段:2025-2027年,目标为200-300Wh/kg,攻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三元正极和石墨/低硅负极基本不变,向长寿命大倍率发展;2027-2030年,目标为400Wh/kg和800Wh/L,重点攻关高容量硅碳负极;2030-2035年,目标为500Wh/kg和1000Wh/L,重点攻关锂负极。
目前,众多企业已布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研发,建立了小批量供应能力。A股公司如有研新材(600206.SH)、天赐材料(002709.SZ)、当升科技(300073.SZ)等均有相关布局。欧阳明高强调,下一步需重点攻克大规模生产工艺。
恩捷股份全资子公司湖南恩捷首席科学家刘芳洋透露,公司硫化锂与固态电解质的开发正处于中试阶段,预计2026-2027年底建成千吨级生产线,实现超薄硫卤化物电解质批量生产。
产业链携手破解全固态电池技术难题
欧阳明高指出,全固态电池在技术上面临诸多挑战,如电极材料的不可逆相变和颗粒破碎问题、固态电解质的空气稳定性差、硅基材料的体积膨胀难题等。行业需凝聚力量,突破瓶颈,推动全固态电池早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会上,恩捷股份、中创新航、广汽埃安、宁德时代等材料、电芯、车企、设备企业,以及各大院校研究所分享了全固态电池最新研究进展。比亚迪(002594.SZ)CTO孙华军表示,比亚迪自2013年起启动全固态电池研发,预计2027年左右启动批量示范装车应用,真正量产可能在2030年之后。
中国一汽首席科学家王德平预计,能量密度达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未来两到三年内有望实现小批量装车。广汽埃安电池研发部总监李进透露,公司正开发两条路线,一是基于硫化物的多元复合,二是聚合物的多元复合。
设备方面,纳科诺尔常务副总经理李志刚宣布,今年10月将筹建国内首条GWh锂电干法电极自动化生产线。降本方面,规模化生产后,固态三元电池有望与液态三元电池同价。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