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海关创新实施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一袋淋巴瘤患者的血液单采物快速通关,被制备成CAR-T细胞产品后返回香港,标志着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突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已具备与海外竞争的明显优势。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宋薇萍)记者2月21日从上海海关获悉,一袋淋巴瘤患者的血液单采物于21日自中国香港国际机场发出,当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经上海海关查验后,仅耗时4小时即被送往复星凯瑞(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细胞工厂。此次快速通关,得益于上海十余部门联合构建的生物医药特殊物品监管机制。

这袋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将被制备成具有靶向战斗力的CAR-T细胞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奕凯达),后再返回香港,用于患者治疗。这一机制成功打通了细胞治疗产品“出海”路径,标志着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突破。

在全球卫生安全体系中,血液等人体组织进境管控至关重要。与此同时,细胞治疗已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亮点。目前,上海已有三家企业的CAR-T细胞治疗药品在国内上市,占全国已获批产品的一半。细胞治疗产品对时间要求极高,境外患者免疫细胞进出境通道的高效畅通至关重要。

为平衡国门生物安全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海实施了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2022年3月,上海海关、上海市经信委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将联合监管机制试点范围拓展至全市,并将试点对象从进境覆盖到进出境。经过2年多的运行,该机制已积累了丰富的协同监管经验。

2023年10月和2024年5月,两家企业分别通过了特殊物品进出境联合监管机制的综合评估。上海海关针对细胞治疗产品特点,采取针对性举措,优化监管流程,确保产品快速通关。今年初,一位境外淋巴瘤患者成功使用复星凯瑞的CAR-T产品,得益于上海海关的高效监管。

上海海关卫生检疫处副处长娄亚婷介绍,上海海关长期关注细胞治疗产业发展,针对细胞治疗产品原料有效期短、对存储温度敏感等特点,制定优化监管工作方案,实现顺势、嵌入式监管,护航产品通关。

据悉,全国有百余家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相关企业,上海占比过半。上海生物医药技术积累深厚,制备产业链完整高效,政策赋能显著,已形成与海外竞争的明显优势。上海海关表示,将继续扩展细胞治疗产品便利化通关模式的覆盖面,助力上海细胞治疗产业创新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