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人口增长逆袭,成新晋人口增长第一城
AI导读:
贵阳常住人口增量连续四年超10万人,2024年增量位列已公布人口数据主要城市第一。凭借大数据产业、交通基建及文旅产业,贵阳实现人口增长逆袭,但仍面临挑战。
新晋人口增长第一城,大概率要变了。
近日发布的《2024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贵阳常住人口增加19.96万人,这一增量在已公布人口数据的主要城市中位列第一,超越了深圳、广州等明星城市。在人口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贵阳的人口增长具有逆势风向标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贵阳常住人口增量已连续四年超过10万人,2023年更是仅次于合肥,这次有望一举问鼎,堪称“黑马”逆袭。经济相对不发达,又地处西南内陆的贵阳,如何实现这一人口增长奇迹?
异常“反常”
近年贵阳主要经济数据表现并不拔尖,2024年GDP总量5777.41亿元,增速6.0%。人口方面,贵阳也不算“大城市”,但近年来却成为人口“磁场”。目前,贵阳常住人口已连续45年正增长,且连续四年人口净增10万人以上,无论是增量还是增速都远超同类城市。
除了增速、增量喜人,贵阳的人口结构也令人羡慕,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出生率相对较高,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属于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的城市之一。
很多人将贵阳的人口增长归因于“强省会”战略的成功。202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作出“强省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支持贵阳打造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但目前来看,贵阳还算不上严格意义的“强省会”,经济和人口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两轮“抢人”
贵阳能成为人口“磁场”,背后有更耐人寻味的原因。凭借丰富的水电资源、凉爽的气候条件等优势,贵阳因地制宜发展大数据产业,吸引了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企业落户,成为“中国数谷”。
同时,贵阳补齐交通短板,积极争取高铁纳入国家规划,成为成渝南下大湾区、长三角连接东南亚的十字枢纽。在大数据产业与交通基建双轮驱动下,贵阳开始了第一轮“抢人”。
2021年,贵州明确了“强省会”战略,贵阳又盯上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并招引行业龙头投资布局。产业布局之外,贵阳还提出“人才兴市”战略,实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出台宽松落户政策,开始第二轮“抢人”。
“最强辅助”
除了两轮抢人,贵阳成为人口“磁场”还有一个最强辅助——文旅产业。凭借富集的自然资源、突出的气候优势等特点,贵阳成为保持“长红”的“网红城市”之一。
贵阳凭借村超、村BA等活动吸引全世界目光,凭借“亚洲第一巨幕”影院爆火引来外地游客,带动文旅产业及周边住宿、消费增长。文旅加持不仅带来流量和城市人气,也增加了就业机会,为吸引更多人口奠定了基础。
尽管贵阳这一人口“磁极”风头正劲,但也面临挑战。要实现到2025年城市常住人口达到700万人的目标,还需克服诸多困难。同时,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公共服务也面临更大压力。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