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提出多项支持举措。初步统计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银行、券商等积极响应。债券市场“科技板”设立,有望系统性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为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人民银行证监会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提出多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的举措。

新政发布后,银行、券商、股权投资机构等积极响应,火速布局,纷纷披露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计划。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透露,初步统计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后续预计还有更多机构参与。

业内人士分析,债券市场“科技板”的设立,通过多元化债券产品、政策激励与市场化机制的结合,有望系统性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债券将成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核心枢纽。

近百家机构计划发行超3000亿科创债

近期,政策端发力,推动提升债券市场对科技领域的融资支持效能。5月7日,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的公告,同时,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同步发布细化支持措施。

本次科技创新债券新政亮点包括:拓宽发行主体范围和灵活募集资金使用范围。一方面,支持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作为发行主体,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的能力;另一方面,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带动更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

银行成为发行科创债的“主力军”,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披露发行计划,拟发行规模超400亿元,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证券公司表现踊跃,招商证券、中国银河证券等多家券商发布拟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债公告,发行规模合计达177亿元。

此外,多家股权投资机构注册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预计总体规模155亿元,精准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基金出资和股权投资。

精准破解科创企业融资痛点

科创债相关政策可追溯至2021年,经过逐步发展,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科创债已累计发行2.5万亿元,存量余额达1.8万亿元。

中证鹏元资信评估总裁李勇分析,债券市场“科技板”重点从扩展发行主体和募集资金用途、完善配套支持机制、强调事中事后监管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一系列科创债政策组合拳有助于精准破解科创企业融资痛点,降低中小科技企业发债门槛,匹配研发周期,增强二级市场吸引力。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