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公告,同日交易商协会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构建债市“科技板”。多家银行纷纷披露其2025年首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计划,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近日,债市“科技板”新政策和首批银行间科创债落地消息频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同日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构建债市“科技板”的通知》,正式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也同步发布相关通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还决定减免科技创新债券的交易手续费,期限为2025年至2027年。

此消息一出,银行、券商、股权投资及创投机构等多元化发行主体纷纷响应,披露其2025年首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计划。多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如工行、建行、中行等已发布公告,透露其发行或承销科技创新债券的最新落地情况。

新政策后首批亮相的科创债发行主体阵容强大,包括多家知名科技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这不仅增强了市场对债市“科技板”后续投资端和融资端的信心,还为其注入了强大动力。

发行方面,工商银行率先落地首批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达200亿元,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同时,该行还积极承销和投资首批科技创新债券,满足科技领域融资需求。

此外,建设银行成功承销8期债券,涉及多家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邮储银行也成功承销4单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涵盖金融机构、地方科技型企业等。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作为牵头主承销商,成功助力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承销方面,政策性银行也积极跟进。国家开发银行于5月8日发布公告,拟发行2025年首期科技创新债券,总规模不超过200亿元,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5月9日,国开行成功发行首批3只科技创新债券,合计200亿元,获得广大投资人的踊跃认购。

这些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不仅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还降低了融资成本,解决了科创企业快速成长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未来,随着债市“科技板”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为科技创新注入更多金融“活水”,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