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商业银行核心战略资产之一。多家银行在数据人才争夺、平台信创改造、数据资产入表等方面加速推进数据战略。人才争夺激烈,复合型人才需求高。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密集推进,国产化替代步伐加快。数据资产入表规模虽小但意义重大,银行业数据能力建设迎来关键期。

  证券时报记者李颖超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这一曾经被视为业务副产品的要素,如今超越传统的资金、网点等要素,成为商业银行核心战略资产之一,驱动其业务创新、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模式的全面升级。近期,多家银行在数据人才争夺、平台信创改造、数据资产入表等方面动作频频,多维度加速推进对数据战略的探索与布局。

  人力争夺:复合型人才成“香饽饽”。当前,银行业对数据人才的争夺愈发激烈。从多家银行招聘信息来看,数据分析、数据治理、数据库管理、人工智能等岗位需求旺盛,且对应聘者多元化经验和技术能力要求较高。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浦发银行等都在积极招聘数据相关人才,反映出市场对既懂金融业务又懂数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高需求。

  平台建设:信创改造与国产化替代。人才需求激增的同时,银行数据平台建设项目也在密集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层面正加快国产化替代步伐。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发布数据平台信创改造项目的市场调研公告,计划将本地数据迁移至总行OceanBase,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均在积极推进数据平台升级。

  数据入表:从成本中心到价值创造。多家银行在最新年报中提及“数据资源入表”,探索数据资产估值,反映出行业对数据价值的认可。自去年1月1日起,财政部印发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允许符合条件的数据资源确认为无形资产或存货,并在财务报表中列示。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恒丰银行、宁波银行等均透露了具体的数据资产入表金额。

  虽然数据资产入表规模目前不大,但意义重大。这体现了银行数据从成本项正式转变为资产项。随着评估体系逐渐完善,未来数据资产的规模有望快速增长。未来三到五年将是银行业数据能力建设的关键期,那些在人才、平台和财务处理上提前布局的银行,有望在数字化转型中占据先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