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银行板块市值破10万亿,银行股高位上行引关注
AI导读:
A股银行板块市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银行股在高股息、低估值等因素支撑下成为二级市场上“最抗跌”板块。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的动作备受瞩目,但市场也需警惕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恶化等风险。
涨势如虹的银行股无疑是近期A股市场上最大的亮点。继5月14日中证银行指数续创新高、A股银行板块市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后,15日中证银行指数盘中更是一度触及7751.80点的高点,尽管随后随大盘震荡回落,但此前6个交易日,中证银行指数已涨近7%,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最近两年,在高股息、低估值与避险特性等因素的支撑下,银行股成为了二级市场上“最抗跌”的板块,股份行、国有大行、城农商行等各类型银行轮番大涨。近期银行股在高位逆势上行,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其中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的动作备受瞩目。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银行股的红利策略优势在不确定性中持续凸显,但将公募基金为应对改革压力调仓看作背后推手,更像是市场为短期炒作找的新由头。随着市场回归理性,银行股的长期表现仍将依赖于基本面与股息稳健性。息差持续收窄、信贷扩张节奏放缓、零售领域的资产质量问题等经营压力仍值得关注。
A股首个10万亿板块诞生
5月15日,A股市场缩量调整,个股跌多涨少,三大股指均收跌。截至收盘,中证银行指数微跌0.11%,报7682.74点。当天盘中,该指数一度创下7751.80点的新高,距离2007年的历史高点更近一步。A股银行板块总市值已稳稳站在10万亿元之上。
从板块表现来看,银行板块表现稳健。当天,浦发银行、渝农商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只个股继续飘红。
尽管面临外部不确定性,但银行股因其避险特性,再度成为市场的“避风港”。4月底,因一季报表现不及预期,银行股一度陷入调整。然而,“五一”假期后局势迅速反转,中证银行指数强势上行。
伴随着成份股股价不断上行,多只银行ETF也创下新高。以银行ETF(159887)为例,其价格一度创下上市以来新高。
今年以来,银行板块涨幅显著,个股中,年内已有多家银行涨幅超过10%。拉长时间来看,从2022年10月底算起,银行板块涨幅已超过50%,远超同期上证指数的表现。
谁在买入银行股
对于银行股持续上行背后的利好支撑,市场分析聚焦于近期降准降息落地、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设立主体扩围、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扩容,以及监管积极引导险资入市、公募基金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等因素。
其中,公募基金应对业绩基准考核调仓买入和配置型险资持续买入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随着公募基金考核机制改革,未来偏股型基金对权重股的青睐度有望提升,从而增加对银行板块的配置力度。
同时,在监管积极引导长期资金入市背景下,保险资金的持续增配也被视为银行股的利好支撑。今年以来,险资已在资本市场多次举牌,其中近半数涉及银行股。
高股息率依然是险资青睐银行股的关键因素。截至15日收盘,A股仍有近30只银行股股息率在4%以上,其中6家股息率在5%以上。
高位需警惕的风险
尽管银行股表现抢眼,但市场上已有不少提示高位风险的声音。息差持续收窄、资产扩张速度放缓、零售领域资产质量边际恶化等,是银行业基本面面临的主要困扰。
私募机构半夏投资近期已减仓大部分银行股,后续将择机进一步减仓。此外,上市银行的整体不良率虽然持续下行,但结构性风险已有边际显现,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等领域的不良率均有所上升。
在此背景下,银行间的经营分化趋势将加剧。应对低利率时代的挑战,银行需要构建更稳健、更均衡、更有韧性的收入结构、业务结构和资产结构。(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