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创历史新高,公募险资抢筹背后
AI导读:
5月15日,A股震荡回调,但银行板块整体表现仍相对强势,农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只银行股创历史新高。这背后或与公募和险资抢筹银行股有关,市场人士指出,部分银行股息率高企,引发险资抢筹配置需求,基金经理薪酬新规下,也在加速回补低配的银行股。
5月15日,A股震荡回调,但银行板块整体表现仍相对强势,农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只银行股创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这背后或与公募和险资抢筹银行股有关。
市场人士指出,部分银行股息率高企,引发险资抢筹配置需求。同时,《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实施,基金经理薪酬与业绩挂钩,主动权益基金通常会选取沪深300等代表性宽基指数作为业绩基准,而沪深300指数中银行板块权重高达13.67%。因此,基金在加速回补低配的银行股,导致了金融板块的抢货潮。
银行股创新高,截至5月15日,申万一级银行指数今年以来上涨8.02%,多只银行股暴涨逾20%。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四大行,以及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上海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也均创出新高。然而,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一季报显示,42家上市银行中,有16家银行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有12家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
壁虎资本研究员杨奕洁认为,银行股表现强势,与宏观经济面、货币政策、和银行股自身的估值和业绩分红等有关。央行宣布降准降息,降低了银行的负债成本,政策倡导国有大银行分红比例稳定在30%以上,增加了机构对银行股的配置。目前银行股市净率和市盈率较低,配置性价比高,股息率较高,对追求稳定收益的资金有很大吸引力。
随着银行股价不断走高,风险也在积累。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建议,未来需要关注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追高。近期银行股确实有主力资金净流入,截至5月15日,近30日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主力资金分别流入418亿元、406亿元和348亿元。
保险资金对银行股有不一样的审美,截至一季度末,险资对银行股的持股数量为278.21亿股,合计持股市值2657.8亿元,位居险资持股行业首位。目前大行股息率在4%以上,部分银行股息率甚至超过5%。而保险产品的保证利率已经跌破3%,只有2%~2.5%。保险公司投资银行股,一年稳定有5%左右的股息,利息差可观。
5月7日,《行动方案》公布,基金经理薪酬新规下,基金经理为了匹配业绩比较基准,在加速回补低配的银行股。中信证券研究结果显示,过去3年公募普遍跑输基准,很大程度上与其低配银行股有关。主动公募2025年一季报显示,低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基建,其中非银金融、银行2020年以来分别平均低配7.9%和6.9%。
公募基金经理杨德龙表示,银行股本身是低估值、高分红板块,所以受到一些追求稳定回报的投资者关注。有部分公募基金在考核规则改变之后,会倾向于配置在沪深300指数中占比较大的银行股,防止业绩偏离基准超过10%。但主要还是银行低估值、高股息的特征比较适合大资金的投资需求。
一位北京公募人士则指出,基金业绩基准的细则和考核的方案,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所以公募基金本身没有那么大的驱动力。但其他资金预期了这个预期,认为公募会去做这样的动作,所以抢跑了。事实上,市场在交易公募调仓的预期。近期和公募基金经理交流,没有发现有人在增配银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