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5月14日,湖南株洲一名网友爆料,其姑妈重病住院期间,银行要求本人到场取款,家属推老人到银行,业务办理中老人在银行门口去世。此事引发网民对银行服务流程僵化的质疑。农行客服回应,若储户行动不便,家属可携带证件办理取款或申请上门服务。近年来,类似“本人到场”纠纷频发,反映银行理念与行动、培训与操作、风险防控与人性化服务存在脱节。

5月14日,湖南株洲一名网友爆料,其姑妈重病住院期间,家属欲取5万元定期存款支付医药费,但中国农业银行株洲田心支行要求本人到场。无奈,家属用轮椅推老人到银行,不幸的是,业务办理中老人在银行门口去世。

此事引发媒体广泛关注。银行工作人员证实有储户死亡事件,但具体情况待查。农行株洲分行表示,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全力配合公安机关调查。

事件细节需待官方调查结果,但网民普遍相信“银行要求本人到场”情况属实,质疑银行服务流程僵化。农行客服回应,若储户行动不便,家属可携带双方身份证件、存折及密码办理取款,或申请上门服务。若银行员工确实要求“本人到场”,则是执行出现偏差。

近年来,类似“本人到场”纠纷频发。去年9月,长春某农行也曾发生类似事件。规定温暖,执行冰冷,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存在三个脱节:

一是理念与行动脱节。金融机构的企业文化理念美丽动人,但“本人到场”纠纷频发,反映理念与行动不合拍。

二是培训与操作脱节。金融机构培训严格,但一线服务人员仍执行出错,说明培训可能流于形式。

三是风险防控与人性化服务脱节。防控风险是刚性要求,但金融机构应平衡风险防控与人性化服务,避免“店大欺客”。金融科技日新月异,金融机构应多动脑筋,实现双赢。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