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对代销理财业务提出新要求,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银基合作频现终止,中小银行面临代销业务转型压力,未来或将更加专注于特定群体或细分市场。行业整合趋势下,中小银行需强化合规管理,挖掘代销下沉渠道市场。

银行理财代销业务迎来强监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正式发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代销新规》”),对代销理财业务的信息披露、销售匹配、风险提示等环节提出新要求。《代销新规》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商业银行代销业务发展划定清晰规范的轨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自基金公司与部分第三方代销渠道密集“分手”后,近来银基合作“解绑”趋势也渐趋显现。平安基金近日宣布终止与厦门银行的相关销售业务的合作,此前华安基金也公告终止了与渤海银行直销银行的基金销售业务合作。这些变化预示着代销市场竞争格局的进一步调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基金代销市场“马太效应”加剧,头部代销机构优势明显,中小银行竞争力不足。叠加降费让利、市场环境变动及监管持续升级等多因素影响,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分割化和阵地化或将加速。中小银行将加快代销业务转型,未来或将更加专注于特定群体或细分市场,走差异化竞争策略。

银基合作频现终止

平安基金日前发布公告称,经与厦门银行友好协商,自2025年4月28日起终止与厦门银行的相关销售业务的合作,投资者将无法通过厦门银行办理本公司基金的开户、认购、申购、定投、转换等业务。

2024年12月,华安基金也发布公告称,自2024年12月31日起终止与渤海银行直销银行在基金销售业务上的合作。这些事件凸显了银基合作关系的动态变化。

对于频繁出现银行合作终止的原因,某股份银行零售业务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行业费率改革与市场环境变化或是近来银基合作生变的重要因素之一。费率下调导致中小银行代销公募基金收入大幅减少,市场波动也使得基金销售遇冷,部分中小银行代销收入难以覆盖成本。

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进一步指出,当前基金代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银行在客户基础、销售渠道、投顾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基金公司更加倾向于选择代销能力更强的大型银行和券商。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国股行保有非货币基金接近3.92万亿元,券商保有权益基金1.32万亿元。这表明银行渠道公募基金代销业务向头部机构集中趋势愈加明显。

普益标准研究员张璟晗认为,中小银行的客户基础与销售能力先天弱于头部机构,基金公司倾向于缩减低效渠道,将资源集中在销售实力强的头部机构。这导致了近期基金公司选择终止与中小银行的合作。

此外,监管对商业银行代销业务合规要求也在持续升级。《代销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代销业务监管,严格筛选合作机构,审慎准入代销产品,规范销售行为和销售渠道。这进一步加大了中小银行代销业务调整的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以来,银行因基金销售业务违规被处罚的情况屡见不鲜。中国证监会官网公告显示,从2024年至今,各地监管局开出的银行基金销售业务违规罚单达20余份,涉及17家商业银行分支行。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监管的持续升级,未来中小银行公募基金代销业务优化调整趋势或将延续。中小银行需要更加重视合规管理,加快代销业务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满足监管要求。

挖掘代销下沉渠道市场

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表示,在行业整合趋势下,强者恒强,弱者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银基代销合作终止的情况有可能会继续增加。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也指出,在市场竞争加剧和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对代销机构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中小银行面临的压力更大。

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当前需要更加重视合规管理,加快代销业务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同时,中小银行应聚焦区域市场,强化差异化策略转型,成为破局代销业务困境的重要方向。

张璟晗强调,未来县级区域及以下市场是值得中小银行发展的潜在代销客群。中小银行应利用自身区域优势,向这类人群普及金融及理财相关业务知识,挖掘代销下沉渠道市场。

邵科也指出,中小银行需强化区域化的比较优势,提供具有区域特色的代销产品,形成与大型银行和券商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此外,柏文喜还指出,中小银行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代销业务策略,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尤其要聚焦本地市场或特定细分市场,挖掘潜在客户。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