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多家银行正加速出清信用卡资产包、压降信用卡业务规模,并积极借助消费贷快速发展的势头,积极布局个人消费贷领域。这一战略转变反映了银行业在零售信贷领域的深刻调整,旨在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风险敞口,并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近日,多家银行正加速出清信用卡资产包、压降信用卡业务规模,并积极借助消费贷快速发展的势头,积极布局个人消费贷领域,以期优化零售业务结构。

  受访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信贷结构出现明显调整,信用卡业务规模持续压降,而消费贷则成为各大银行竞相发力的重点。这一战略转变,深刻反映了银行业在零售信贷领域的深刻调整与布局。

信用卡业务面临调整

  近年来,随着信用卡不良率的上升,银行纷纷主动压缩相关业务规模,加速清理历史遗留风险。据银登中心数据显示,3月8日至3月17日,市场共挂牌了20批信用卡不良贷款资产包,总规模高达86.53亿元,占比高达83.31%。

  同时,多家银行正逐步减少信用卡发卡量,部分银行甚至关停了旗下信用卡分中心,信用卡权益也呈现“缩水”趋势。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共计7.27亿张,同比下降5.14%,存量信用卡总规模减少了约4000万张。

  3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同意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东北分中心终止营业,这是继交通银行后,又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关闭信用卡分中心,今年至今已有1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被关闭。此外,多家银行降低了信用卡积分兑换比例,减少了优惠活动,甚至取消了部分高端卡专属权益。

  分析人士指出,信用卡业务发展遇冷,核心原因在于前期粗放扩张导致风险暴露。同时,监管政策调整和移动支付的兴起也对信用卡业务模式形成了约束和冲击。

消费贷业务成为“新宠”

  与信用卡业务收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贷业务正成为银行信贷投放的新热点。多家银行积极营销推广旗下消费贷产品,推动消费贷利率不断下探。

  业内专家表示,消费贷具有期限短、利率高、风险相对可控等特点,能够为银行带来稳定收益。信用卡业务规模缩减与消费贷款规模快速增长,实质上是银行业在消费金融领域进行的业务优化和战略调整。

  专家指出,压降信用卡业务规模有助于银行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风险敞口;同时,发力消费贷业务则有助于银行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拓展消费贷业务时,银行也需注重合规性、避免风险累积。

  面对净息差和利润下滑压力,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努力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