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银行业不良资产出清加速,银登中心数据显示不良贷款转让资产总额超2800亿元,增长超八成。股份行成为出清主力,地方AMC积极承接。不良资产平均折扣率及回收率走低,考验银行经营能力。市场持续扩容,业务转型创新迫在眉睫。

  证券时报记者黄钰霖

  随着年报季的启动,2024年上市银行年报陆续揭晓。透过经营数据及管理层发言,“不良资产出清”依然是银行业关键词。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下称“银登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不良贷款转让资产总额超2800亿元,增幅超八成;挂牌项目数量亦显著增长,增幅逾四成。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我国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增长空间广阔。随着参与机构增多、市场需求攀升,银行、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主体如何强化合作、提升资金处置效率、加强风险识别与防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股份行占据不良贷款转让市场半壁江山。银登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不良贷款挂牌转让总额达2861.9亿元,同比增长80.2%;挂牌项目数量合计1041单,增幅超四成。股份行成为不良贷款出清主力,全年未偿本息成交规模占比近五成,消费金融公司、国有大行紧随其后。

  批量个人业务在全年成交中占据主导地位,全年成交规模达1583.5亿元,占比七成。其中,个人消费贷款是主要资产类型,第四季度占比高达66.6%。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股份行成为不良资产转让主要参与方,归因于市场化程度高及零售转型步伐快。

  在不良资产转让市场,地方AMC积极承接,成为最主要受让方。银登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地方AMC受让不良贷款未偿本息占比七成。活跃的地方AMC多具有地方政府背景,对“骨折”出售的不良资产展现出浓厚兴趣。

  不良资产平均折扣率及平均本金回收率走低,意味着银行出售不良资产折扣高、成交总价低。这考验着银行的经营能力,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差异化定价,在出清过程中不失效率又尽可能挽回损失。

  随着金融行业不良资产出清持续加速,参与机构不断扩容,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今年以来,已有超20家商业银行在银登中心发布不良资产转让公告,规模大幅超过去年同期。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个人贷款不良资产转让规模将进一步上升。

  面对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持续扩容,如何推动业务转型创新、提高回收效率成为关键。未来不良资产来源将进一步拓展,处置周期拉长,地方AMC需开展定制化的全方位纾困,面临风险定价、资源配置等多方面挑战。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认为,当前形势对AMC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推动处置方式和手段创新,如采用数字化催收、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提高处置效率和回收率。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