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河南农商银行、江苏农商联合银行、江西农商联合银行等三家省级农信机构先后开业,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取得显著进展。这些机构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致力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支持,同时注重风险防控,为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领域喜讯频传,河南农商银行、江苏农商联合银行、江西农商联合银行等三家省级农信机构先后开业,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些机构锚定支农支小,深耕本土市场。服务“三农”与小微企业,致力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三家省级农信机构的根本宗旨。业内人士认为,它们的改制开业将为“三农”和小微企业带来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支持,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河南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深入对接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机制,积极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江苏农商联合银行强调与“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天然纽带关联,改革后的江苏农信对于市场定位不改执着与恒念。江西农商联合银行则坚守“农商姓党”的政治底色,聚焦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建议,改制后的省级农信机构应从强化考核、发挥自身优势、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等方面加大对“三农”和小微客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优化信贷审批流程,精准防控风险。

  化解历史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也是农信改革的重要命题。三家省级农信机构均将风险防控纳入核心任务,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等方式,为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珩认为,省级农信机构可通过合并重组、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和法人股东、资本补充机制等方式有效化解风险,确保金融稳定和健康发展。

  随着更多省份农村金融机构加入改制行列,农信系统正从“分散经营”迈向“省级统筹+县域深耕”“统一法人模式”等新阶段。未来,如何将改革红利转化为服务效能,实现支持实体与防控风险的动态平衡,将成为检验改革成效的关键。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