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随着监管部门持续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中“白名单”扩围增效,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国有六大行房地产对公贷款规模回升,不良率下降,但个人住房贷款规模持续“缩水”。政策端继续加大对房地产支持力度,房地产市场有望初步止跌回稳。

随着上市银行陆续披露2024年财报,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情况备受市场瞩目。2024年,监管部门持续扩大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中的“白名单”,以“应贷尽贷”原则支持保交楼工作。那么,当前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是否已有改善?信贷风险状况又如何呢?

2024年年报显示,作为信贷投放主力的国有六大行,在房地产行业的对公贷款规模有所回升,总计达到4.45万亿元,新增超过3500亿元。资产质量方面,六大行房地产行业不良率均有所下降,整体呈现企稳态势。然而,六大行零售端个人住房贷款规模持续“缩水”,市场需求依然疲软。

信贷投放加大,规模持续回升

在国有六大行中,五家银行2024年的房地产对公贷款规模有所增加。其中,工商银行(601398.SH)新增信贷投放超千亿元居首,农业银行(601288.SH)则小幅下降。工商银行房地产对公贷款规模达到8809.86亿元,新增1187.6亿元,增长15.6%。中国银行(601988.SH)房地产对公贷款规模最多,达到9672.97亿元,新增925.5亿元,增长10.58%。

建设银行(601939.SH)、交通银行(601328.SH)和邮储银行(601658.SH)的房地产对公贷款规模也分别有所增长。农业银行的房地产对公贷款规模略有下降,但占比仍在6%以上,反映出该行在信贷结构上的调整。

据统计,国有六大行2024年的房地产对公贷款总量较年初增长超过3500亿元,增幅达8.54%,较2023年的6.6%增速有所加快。

风险加速出清,资产质量改善

近年来,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一直是化解风险的重点。在出清存量风险和严控新增不良并举的情况下,多家国有大行的房地产对公贷款不良率已降至5%以下,资产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工商银行房地产对公贷款不良率下降至4.99%,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房地产对公贷款不良率也均实现双降。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表示,该行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与房地产风险化解相结合,2024年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略有下降。中国银行副行长武剑指出,对公方面,房地产行业风险已逐步出清。

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房地产对公贷款不良率也分别有所下降。交通银行表示,该行对公房地产贷款结构良好,集中于具有产业支撑、人口聚集效应的城市群。

多家股份制银行也纷纷表态,兴业银行(601166.SH)行长陈信健表示,该行房地产业务风险集中爆发的峰值已经过去。民生银行(600016.SH)副行长黄红日表示,随着房地产政策组合拳的落地见效,预判中国房地产市场会逐渐止跌回稳。

个人住房贷款“缩水”,提前还贷减少

受到市场需求影响,国有六大行2024年的个人住房贷款投放规模有所减少,但提前还贷情况逐渐好转,部分城市交易活跃度提升。

数据显示,国有六大行2024年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同比减少了6674亿元。然而,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表示,个人住房贷款受理量显著回升,四季度日均受理量环比提升73%,同比提升35%。同时,提前还款情况也有所减少。

2025年前两月,房地产市场延续止跌回稳态势,新房销售基本稳定,二手房交易活跃,一线城市房价有所回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收窄,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继续上涨。

此外,多地出台政策取消住房限售,如南京、安徽等地。券商分析师认为,限售政策的松绑将有助于拉动需求,带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投放,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支持力度。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