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住宅项目规范出台,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
AI导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新版《住宅项目规范》,要求住宅项目建设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规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提升住宅层高标准,优化电梯设置,提高居住舒适性和便利性,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
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提高了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提高了户门、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提高了阳台等临空处栏杆高度……3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简称“规范”),要求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遵循“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的原则。规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住宅建设进入品质提升新阶段。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规范出台是住宅技术标准的迭代升级,不仅为住宅项目设定了底线要求,更为“好房子”建设提供了指导。通过强制性住宅规范叠加市场引导,将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促进市场止跌回稳。
住宅层高提升,舒适性增强
今年“好房子”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建设提速有助于住宅产品迭代升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修订《住宅项目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住宅层高标准提升是此次规范修订的重要指标。根据最新规范,住宅层高由现行版本的“宜为2.8米”提升至不低于3.0米,卧室/起居室净高也相应提高。这一变化不仅有助于实现更多住宅功能,还能优化室内的采光和通风效果,提升居住舒适性。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郝学表示,随着地暖、新风系统、中央空调的普及,以及人们平均身高的增长,房子高度也要适当调高。新版规范将层高提升了20厘米,既考虑了我国居民身高增长的趋势,也增强了功能灵活性。
此外,多省市已先行调整层高地方标准,普遍集中在3米到3.3米之间,如《江苏省改善型住宅设计与建造导则》规定,改善型住宅的层高不应小于3.1米。
电梯设置优化,居住便利性提升
新版规范在电梯设置方面也进行了优化,从原规定“七层及以上需设电梯”调整为“四层及以上需设电梯”,进一步提升了居民出行便利性。
同时,新版规范统一了电梯轿厢尺寸,便于电梯的设计、生产与维护,并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对于十二层及以上住宅的电梯数量,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此外,新版规范还提高了阳台栏杆高度至1.2米,并加强了楼板隔声性能、电梯噪音等指标,提升了居住安全性和舒适性。
影响:促进梯度住房消费
新版规范出台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新房市场向改善型住房需求靠拢,很多改善型产品已经开始试行3米层高,并在隔声、降噪、安全等方面加大投入进行竞争。
虽然新版规范是底线指标,但市场上已经面世的改善型住房大多已经超越了这一标准。不过,规范的出台仍然对存量在售项目产生了一定冲击,推动企业提升产品设计和技术适配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新规范的实施能激发大家改善住房的愿望,促进换房需求。好产品的供给会产生示范效应,带动换房需求释放,进而构建梯度购房消费模式,推动我国房地产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