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再融资市场活跃度飙升,两大巨头募资超400亿港元
AI导读:
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市场上市公司配售股份融资金额高达1108.8亿港元,同比激增1386.65%。两大巨头比亚迪和小米集团分别募资超400亿港元。新能源与人工智能行业成为募资主力军,主要用于研发创新。
今年以来,在港股持续反弹、流动性大幅改善的背景下,港股股权再融资市场呈现高度活跃态势。
数据显示,以发行结果日为统计口径,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市场上市公司配售股份融资金额高达1108.8亿港元,同比激增1386.65%,单季度融资金额已超过2024年全年配售股份融资金额的两倍;配售项目数量也攀升至86起,同比增长26.47%。
两大巨头募资超400亿港元,引领市场热潮
上一次港股市场单季度配股募资金额突破1000亿港元还要追溯到2021年第四季度。从历史经验来看,港股配售高峰往往发生在流动性充裕、估值相对较高的时期。2025年港股强势反弹,第一季度恒生指数涨幅高达15.25%,在全球大类资产中表现领先,港股上市公司再融资热情高涨,大型配售项目频频涌现。
3月11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成功配售1.298亿股H股,每股配售价格335.2港元,募资总额高达435.09亿港元。3月31日,小米集团也宣布完成8亿股配售,每股认购价53.25港元,募资426亿港元。
除了比亚迪与小米集团,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儒意控股有限公司分别通过配售募资29.99亿港元、27.13亿港元,晶泰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泰控股”)更是通过两次配股合计募资32.18亿港元。此外,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科技”)、北京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四范式”)等6家港股上市公司今年第一季度也均通过配售股份实现了超10亿港元级别的募资。
“过去两年,港股市场承压较重,估值长期处于底部区域。但随着外围流动性预期改善、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以及内地多项支持资本市场的政策逐步落地,港股正迎来‘估值修复+风险偏好提升’的窗口期。企业选择在此时密集再融资,不仅是为了‘踩点融资’,更是对市场环境回暖的积极判断。”努曼陀罗(丽江)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霍虹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新经济公司表现活跃,募资多用于研发创新
新能源行业与人工智能行业的港股上市公司是此轮配股募资的主力军,募资目的主要以投入研发为主,这充分展示了港股市场对新经济公司的有力支持。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者,配股募资主要用于提升技术实力、加速出海进程。小米集团募资则主要用于加速业务扩张和研发投资。光伏行业的协鑫科技募资则主要用于资本性支出,以发展及扩展其太阳能相关业务。
在人工智能行业,第四范式募资主要用于核心产品研发,特别是生成式AI研发,以优化算法、提升产品性能、巩固技术优势,同时用于业务拓展、并购机会等。黑芝麻智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募资也主要用于进一步支持其核心技术研发(包括但不限于新一代汽车自动驾驶芯片及IP核)及尖端技术研发(包括但不限于端到端、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
“无论是比亚迪、小米集团这样的制造与科技巨头,还是晶泰控股这样的细分行业龙头,本轮配售背后普遍对应着对技术升级、全球扩张、AI研发等长期战略的资金需求。”霍虹屹表示,这是企业主动寻求“资金换增长曲线”的战略举措,而非被动进行的“补血式融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公司在完成配售后股价企稳,这充分说明市场对其融资的合理性和后续增长逻辑给予了高度认可。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也表示,大型科技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成功融资,进一步彰显了港股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