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地产美元债对香港中资银行的业绩压力正在逐步减轻,多家金融机构年报显示减值计提减少,投资端亏损收窄,信贷端不良压力缓解。同时,香港资本市场回暖,为中资银行带来增长亮点,港股市场领涨全球,中资银行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

地产美元债对香港中资银行的业绩压力正逐步缓解。近日,多家金融机构年报揭示,香港中资银行对内地房企美元债的减值计提大幅减少,投资端亏损收窄,信贷端来自房地产的不良压力亦逐渐消散。

去年,全球货币政策转向,亚洲境外债(美元等)一级市场发行规模增长显著,二级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投资级与高收益板块分化情况得到改善。

过去几年,受内地房地产美元债违约波及,香港中资银行损失严重,信贷业务多依赖房地产,投资端风险敞口暴露。部分银行房地产贷款占信贷规模超一半,债券投资与地产美元债绑定深。

但随着房地产市场企稳和债券市场风险偏好提升,香港中资银行地产美元债减值压力正逐步消化。交银国际为例,2024年净亏损同比收窄16.21%,债务投资减值规模从2023年底的10.60亿港元降至3.65亿港元。

中资银行信贷端状况亦趋好,中银香港去年不良拨备减少19.7%至50.82亿元。香港中小房企还款能力仍受压,但大部分有本地抵押品,抵押对贷款价值比率提升。

此外,香港资本市场回暖为中资银行带来增长亮点,经纪及投行业务表现突出。交银国际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25.75%,达1.79亿港元,企业融资及承销服务收入增长104.2%。中银香港佣金及净利息收入增长7.9%,证券经纪收入增长24.1%。招银国际香港IPO承销规模及资产管理规模均同比增长。

香港证监会数据显示,去年香港所有证券交易商及证券保证金融资人净盈利444亿元,同比增长56%。证券交易佣金增长18%,资产管理收入增长14%,包销及配售证券收入增长1.18倍。今年港股市场领涨全球,全牌照中资银行收入来源多元化,有望更快走出业绩低谷。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