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永辉超市宣布关闭东北大区黑龙江、吉林两省的12家门店,由比优特接手。此举引发东北商超版图巨变,比优特借此机会扩大影响力。文章还分析了永辉超市面临的挑战及比优特的成功经验,为商超行业带来启示。


永辉超市(601933)瘦身计划持续推进,最新一轮闭店潮波及东北市场。日前,“东北永辉超市”服务号发布消息称,基于资源整合与战略聚焦,永辉超市东北大区黑龙江、吉林两省的12家门店将于2025年4月18日正式关闭。为减轻影响,永辉已与沈阳诚优商贸有限公司(品牌“比优特”)达成门店转让协议,后者将全面接手这些门店。

此番调整,东北商超版图迎来巨变。被誉为“东北胖东来”的比优特,借此机会进一步扩张在东北三省的影响力,年内门店数量有望突破百家,而永辉超市在东北则仅保留辽宁一省的市场。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指出,永辉超市的案例警示国内商超行业,应深刻理解区域市场的独特性,避免盲目追求全国性扩张。跨区域经营需深耕区域市场,强化本地化运营能力,平衡成本与效益,精准满足本地消费者需求。

永辉超市官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24日,公司在中国29个省份的427个城市共设有743家门店。根据规划,永辉将在2025年调整约200家门店,并关闭250至350家门店,预计至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门店的调整。此轮关闭的12家门店中,黑龙江、吉林各占6家,其中吉林省的门店全部位于长春市。

3月21日,证券时报记者实地探访永辉超市长春临河街店,发现尽管超市仍在营业,但已挂出停业公告。生鲜区仍有顾客选购,但整体客流明显减少,二楼超市区域更是顾客稀少。工作人员透露,比优特接手后将“留人不留货”,超市区域商品已不再进货,计划从4月4日起清仓甩卖。

尽管永辉超市撤出黑龙江和吉林,但在辽宁市场仍有所布局。截至目前,辽宁区域已完成沈阳沈北吾悦广场店的胖东来模式调整,开业三天客流量超15万人次,日均客流同比增长近4倍,连续三个月盈利。永辉超市计划对辽宁沈阳的所有门店进行综合评估后,陆续启动调改工作。

受零售行业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永辉超市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亏损,分别净亏损39.44亿元、27.63亿元和13.29亿元。公司预计2024年净利润将继续亏损14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2.1亿元。

永辉超市表示,2024年经营情况并未明显改善,一方面受零售行业挑战,客流和客单持续承压;另一方面,公司主动进行战略和经营模式转型,虽调改门店迅速提升客流和销售额,但前期需大量投入,加之快速关闭尾部门店,导致业绩下滑。

宋向清认为,永辉超市关闭低效门店是战略调整的一部分,一方面是为了践行品质及幸福商业模式,对存量门店进行大规模转型与调改;另一方面,东北市场人口外流、消费增速放缓及冬季物流成本上升等因素,使永辉经营压力增大,集中资源聚焦辽宁等优势区域成为止损关键。

比优特方面表示,双方基于服务消费者的共同目标,经过深思熟虑达成合作。比优特将根据协议有序进行交割,快速对所承接的永辉12家门店进行人员接收、布局调改等工作,预计两个月内陆续调改或重新装修开业。

此次接盘永辉黑、吉两省门店,是比优特在东北地区战略发展的重要一步,门店数量将快速增长至97家,预计2025年门店总数将突破100家。比优特成立于1996年,专注零售商业,近年来在东北商超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逆市扩张,相继接盘多家大型连锁超市关闭门店。

作为比优特新店,长春上海路万达店于2024年12月12日正式开业,开业当天人潮涌动,销售额创下新高。与永辉超市的冷清相比,比优特超市内人头攒动,收银台前排起长队。

比优特之前接手的超市门店大多化腐朽为神奇,因此此次接盘永辉超市东北门店引发了广泛关注。比优特素有“东北胖东来”之称,其经营核心理念为“比价、比质、比服务”,从源头采购降低成本,把控质量,提供实惠商品,同时注重提升顾客购物体验。

永辉超市在东北市场的挑战与比优特的崛起,给国内商超行业带来启示。宋向清指出,一是区域深耕至关重要,商超行业应避免盲目扩张,跨区域经营需注重深耕区域市场;二是优化供应链管理,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提升商品周转效率;三是关注成本与效益,合理规划门店布局;四是提升本地化运营能力,增强对本地市场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