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财险获外资股东增资,加速中国市场布局
AI导读:
中意财险宣布获外资股东忠利保险增资4000万欧元,旨在提升承保能力和保障持续健康发展。中意财险由合资转为外资独资,是央企“退金令”的结果,也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成果。未来,中意财险将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优化业务结构,扩大市场份额。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近日,国内首家合资转外资的财险公司中意财险宣布,其股东忠利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忠利保险”)计划增资40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06亿元),旨在提升公司承保能力和保障持续健康发展。增资后,中意财险的注册资本金预计将从13亿元增至16.06亿元,但该方案仍需监管部门的批准。
中意财险成立于2007年,由中国石油和忠利保险共同出资设立,初期双方各持50%股份。2009年,忠利集团转让1%股权给中方,使中方持股比例达到51%,外方持股49%。2023年11月,中意财险51%的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随后由忠利保险以9900万欧元(约7.74亿元人民币)收购,实现外资独资。
忠利保险表示,此次收购是长期战略投资,旨在在中国发展完全由集团控制的产险业务,扩大市场份额。未来,忠利保险将依托中意财险单一股东身份,扩大在中国的分销网络,特别是在绿色商业保险领域,以响应中国的“双碳”目标。
随着中国石油的退出,中意财险董事会成员减少至5人,中石油背景的高管全部离职,由忠利集团亚洲区负责人代行董事长职责。中意财险的转型,既是央企“退金令”的结果,也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成果。
近年来,中国不断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减少准入壁垒。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中意财险的股权变更正是在此背景下完成的。
自2019年以来,多家合资险企转为外资独资,如安盛天平、中德安联人寿等,显示出外资通过全资控股深化本地化布局的趋势。欧洲的保险公司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一方面是因为中欧合作紧密,另一方面是因为欧洲保险市场增长缓慢,而亚洲市场如中国、泰国、印度增长迅速,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意财险在转型后,面临如何填补中石油退出后的业务缺口。数据显示,中石油曾通过关联企业为中意财险提供稳定的业务来源,占其总保费的30%左右。然而,中意财险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如优化车险业务、扩展个险和健康险业务、优化理赔流程和加大数字化应用等。
2024年,中意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6.97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净利润1747.99万元。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中意财险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62.65%,风险评级为BB。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