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新年发债规模增长,增资发债受多重因素影响
AI导读:
新年伊始,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规模增长,专家预计2025年保险业增资发债规模稳定增长。险企发债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长期战略、资本需求、监管环境等。同时,新的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的实施也对险企的资本计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1月9日,财信吉祥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了1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据统计,新年伊始,已有两家险企共计发行了25亿元的资本补充债。专家指出,险企的增资发债行为受到长期战略、资本需求、监管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2025年保险业增资发债规模将呈现稳定增长。
具体来看,1月8日,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率先发行了15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第一期),票面利率为2.18%;紧接着,财信吉祥人寿也发行了1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票面利率达到2.55%。这两笔债券均为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
回顾2024年,险企发债规模达到了117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8%。相比之下,险企增资规模则有所下降,2024年共有21家险企获批增资,规模近210亿元,同比下降30.2%。分析认为,险企更倾向于发债,这与债券融资成本的降低密切相关。2024年险企发行债券的平均票面利率约为2.44%,同比下降约32%。
近年来,险企的偿付能力受到投资环境、盈利能力和监管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少险企的偿付能力出现下滑,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的实施,对险企的资本计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导致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滑,进一步加大了险企补充资本的压力。
为缓解这一压力,监管部门对因新旧规则切换导致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保险公司,采取了“一司一策”的过渡期政策。然而,随着延迟期的结束,资本的缺口将逐渐显现。尽管如此,部分险企仍通过增资发债等方式,着力提升偿付能力,以应对未来的监管要求和市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IFRS17的实施也将对险企的发债行为产生深远影响。该准则的实施将改变保险公司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方式,进而影响其资本充足率和偿付能力。因此,险企在增资发债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