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5月12日,美国对中国储能电芯征收的关税骤降至40%左右。尽管关税仍较高,但中国储能电芯在国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多家中国厂商位列海外市场出货量前五。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储能企业可能会抓住90天的“窗口期”向美国出口储能电芯,碳酸锂价格率先回暖,但多家储能电芯厂商表示相关影响尚未显现。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美国对中国储能电芯征收的关税骤降至40%左右,此前关税高达150%以上。这一变动引发了业界对储能电芯对美出口是否重启的关注。

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表示,尽管关税降至40.9%,但出口未必会大幅增加,因为美国市场上难以找到替代中国的供应商。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2024年度海外市场储能电芯出货量前五均为中国厂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上海有色网(SMM)预计,5月14日起,中国出口美国的储能电池关税为40.9%,随后将逐步上升。然而,在这90天的“窗口期”,中国储能企业是否会抓住机遇向美国出口储能电芯,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SMM认为,此前的高关税导致中国储能电芯直接出口美国几乎停滞,而当前的“窗口期”可能会引发抢出口潮。

张金惠强调,中国在储能电芯生产成本、电芯性能以及产能产量方面具有优势,即使在40.9%的关税政策下,中国储能电芯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依然不减。例如,韩系厂商LGES的储能电芯产能过去主要集中于中国。

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会长朱俊鹏指出,美国市场需要补充储能电芯,而业界也在评估90天后关税的波动,因此可能会借机囤积一部分储能电芯。对于是否会通过其他地区“转口”,朱俊鹏认为当前的关税下,国内产品在美国仍有一定竞争力,无需转口。

业内普遍认为,美国市场对中国储能电芯的依赖度高达90%以上,在中国储能电芯在当下关税下具有竞争力的背景下,抢出口似乎势在必行。目前,作为锂电产业链价格信号的碳酸锂已率先回暖,这可能与中国储能电芯抢出口预期有关。

然而,多家储能电芯厂商表示,相关影响并没有那么快显现。一些厂商表示,他们的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中美关税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小。

图片来源:SMM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