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一季度,我国不良贷款转让市场挂牌量达742.7亿元,同比增长190.5%,其中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尤为突出,成交额同比增长761%。银行通过转让不良资产优化结构,但面临价格内卷、利润与风险平衡等挑战。

  我国不良贷款转让市场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特别是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激增,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银登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挂牌量高达742.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0.5%。其中,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表现尤为突出,成交额同比增长高达761%。然而,伴随高增长的是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的平均折扣率、平均本金回收率的下滑,市场上甚至出现超低价格成交的现象。

  业内专家指出,这些数据反映出银行系统在个人贷款领域面临的不良贷款压力正迅速上升。通过加速转让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银行能够优化资产结构,释放资本,以支持新的信贷投放。但同时,个人不良贷款市场已陷入价格“内卷”,银行以低价“甩卖”资产包,利润与风险的平衡面临严峻挑战。

  个贷不良激增七倍以上

  银登中心数据显示,本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挂牌量达742.7亿元,同比增长190.5%;实际成交金额为483亿元,同比增长138.8%。其中,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成交额为370.4亿元,占总成交额的76.7%,同比增长高达761%。

  “银行系统在个人贷款领域的不良贷款压力持续攀升。”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表示,“银行正通过转让方式来缓解不良贷款带来的风险和资本占用问题。”

  根据42家A股上市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超过80%的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或下降。这主要得益于银行加大了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力度。此外,银登中心数据显示,当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成交单数达到128单,同比增长357%。

  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股份制银行在不良贷款转让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显示,各类银行机构作为不良贷款的主要出让方,累计贡献了339.2亿元的未偿本息总额,占市场总额的70%。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尤为突出,达到203.6亿元。

  缓解风险,盈利压力并存

  随着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加,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有所上升,不良贷款压力明显增加,尤其是在个人贷款领域。通过转让不良贷款,银行可有效降低风险敞口,避免不良贷款对资产负债表造成过大压力。

  以招商银行及其旗下的招联消金为例,今年以来,这两家机构已转让大量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其中招联消金的一笔资产包包含464693笔资产,全部已核销,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资产出表并快速回笼资金。

  这些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如零售和餐饮。通过转让,银行既降低了风险敞口,又释放了大量资本用于支持新的信贷投放。同时,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挑战。转让不良贷款可获得一定收入,缓解盈利压力。

  不良资产包价格“内卷”加剧

  随着不良贷款转让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吸引投资者,银行需要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转让条件,这可能导致转让价格进一步压低。记者发现,多数银行正以低价“甩卖”方式出清个贷不良资产包,转让起始价远低于资产包价格。

  例如,江苏银行通过银登中心分四次打包转让了价值超过70亿元的个人不良贷款,涉及的未偿本息总额为70.88亿元,但转让起始价合计仅为3.5亿元左右。平安银行也首次转让个人不良贷款,未偿本息总额为2.07亿元,但转让起始价仅为422万元。

  银登中心数据显示,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的平均折扣率为4.1%,平均本金回收率为6.9%,均呈现下滑态势。中国银行研究院专家指出,随着政策完善、市场成熟及零售贷款规模增长,银行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导致供应量增加,转让价格和折扣率水平下降。此外,缺乏抵押物也对折扣率和本金回收率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转让不良贷款可带来收益,但银行需支付中介费、评估费等成本。同时,转让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和合规成本也可能增加。此外,不良贷款转让可能导致客户关系中断,尤其是个人贷款客户。因此,银行需妥善处理客户沟通,避免声誉风险。

  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地区负责人表示,银行在转让不良贷款时,需在价格和条件上作出平衡,既要确保转让顺利进行,又要避免过度让利。同时,监管部门也需完善相关政策,保障市场健康运行。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