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新规即将实施,头部机构受益显著
AI导读:
助贷新规将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要求商业银行对合作机构实行“白名单”管理。新规将加速行业洗牌,头部机构因合规优势将进一步受益,中小平台生存空间将被挤压。行业马太效应日益凸显。
2025年10月1日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办法》(下称“助贷新规”)将正式实施。新规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对合作机构实行“白名单”管理,并严禁与名单外机构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新规的出台,预示着助贷行业将迎来重大变革。
距离正式实施仅剩不到5个月,广州银行、承德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已提前行动,纷纷披露助贷业务合作机构名单。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当前披露的名单呈现两大特征:合作方高度集中于蚂蚁、京东、字节跳动等头部平台,且涵盖了持牌金融机构及担保公司等多类主体。
业内人士指出,助贷新规的实施将加速行业洗牌,头部机构因合规优势将进一步受益,而依赖“嵌套导流”的中小平台生存空间将被严重挤压。目前,京东、字节跳动等流量巨头手握“入场王牌”,奇富科技、乐信等金融科技公司凭借先发优势构建了放贷“护城河”,行业马太效应日益凸显。
多家机构披露白名单
根据助贷新规要求,商业银行总行必须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并通过官方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渠道及时披露和更新名单。商业银行不得与名单外的机构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
新规实施在即,广州银行、承德银行、尚诚消费金融等多家机构已经披露了合作助贷机构“白名单”。记者观察到,这些名单有以下两大显著特点:一是机构披露的“白名单”助贷机构多集中在行业头部企业,如承德银行公示的数字信贷业务合作机构名单上仅包括蚂蚁集团旗下部分公司和京东集团旗下部分公司;二是当前披露的助贷业务合作名单中有多种机构类型,包括纯助贷平台、联合放贷的合作持牌金融机构、合作担保增信业务的融担公司等。
例如,广州银行最新披露的合作助贷平台及增信服务机构共有17家,包括乐信、奇富科技等助贷平台,以及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此外,广州银行还披露了华章汉辰融担、乐信融担、奇富融担等多家合作融担公司。
尚诚消费金融披露的合作机构信息显示,共合作助贷平台及增信机构14家,包括携程金融、蚂蚁、微众银行、度小满、乐信、信也科技、奇富科技、陆金所控股、滴滴、美团、字节跳动、众安、微博、京东。

(图片来源:广州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有机构同时披露了合作机构的产品合同模板。例如,尚诚消费金融在官网披露了该公司在APP渠道、微信小程序渠道、蚂蚁渠道的借款合同模板。

(图片来源:尚诚消费金融官网)
助贷行业资深从业者于飞(化名)表示,实施名单制管理将倒逼银行、消金公司对助贷业务涉及的机构设置更严格的准入机制,更关注助贷平台的经营情况、管理能力、风控水平、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
华南一名金融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此前助贷机构存在套娃式传播,并最终导流至无资质平台的情况。公布白名单可以增强助贷业务的透明度,规范嵌套式流量分发业务。新规或要求同时披露助贷平台、前端场景机构,穿透式管理获客来源。
马太效应日益凸显
白名单的头部集中现象进一步印证了助贷行业的分化趋势。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认为,新规利好收费模式成熟的头部机构,对部分借助会员费、信用评估等费用收费,以及大规模运用双融担模式的助贷机构影响较大,未来此类机构可能出现营收下降、规模缩减等情况。
多家银行在展业策略上选择重点接入头部助贷机构。以城商行为例,杭州银行近期在财报中表示,目前公司互联网贷款规模和占比相对较低,合作方限于少数头部互联网金融机构。北京银行表示,将加强与头部互联网平台、汽车金融公司、大型经销商等渠道合作,开展联合贷款及助贷业务。
华南一家城商行金融科技部门人士透露,今年其所在银行助贷业务重在合规,将控制和压降助贷合作规模,同时深度盘点合作名单,头部助贷机构将成为重点合作目标。
在新规出台前,助贷行业已出现分化趋势,头部阵营初步形成。京东、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手握流量的“入场王牌”,并借此拓展金融业务。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有5家互联网公司旗下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在70亿元以上。
此外,奇富科技、乐信等7家上市机构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截至记者发稿,奇富科技(QFIN.O)、乐信(LX.O)、信也科技(FINV.N)、小赢科技(XYF.N)、宜人智科(YRD.N)、嘉银科技(JFIN.O)、维信金科(02003.HK)7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披露了2024年财报。记者据Choice数据梳理,上述7家金融科技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合计619亿元,同比增长8.48%。
“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已是大势所趋。”上述华南金融分析人士表示,此前一批行业尾部的小平台专攻高风险客群,通过“担保费+服务费”的组合,将实际年化利率推高至36%以上。但随着助贷新规落地,市场合规要求将更加严格,行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小企业“攻擂”空间不足,具备合规性基础的头部企业将更容易守擂。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