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量产进程加速,新能源产业迎来新变革
AI导读:
多家企业公布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或技术进展,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鼓励政策。全球竞争格局暗流涌动,固态电池正成为重构新能源产业格局的关键技术制高点。未来5年既是固态电池技术突破的关键攻坚期,更是产业链生态的战略整合期。
近段时间,多家企业公布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或技术进展,固态电池概念在资本市场上的热度也持续攀升。作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动力电池”,固态电池的发展备受瞩目。离真正量产还有多远?让我们一探究竟。
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近期密集出台固态电池鼓励政策。今年2月,工信部等8部门印发行动方案,明确支持储能用固态电池发展,并提出加快相关技术攻关。4月,工信部又提出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加速产业化进程。北京、上海等地更将固态电池纳入当地产业规划,凸显其应用潜力。
全球竞争格局暗流涌动,国外企业依托深厚技术积累,积极推进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日本丰田、韩国三星SDI及美国多家初创公司均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进展,加速推进技术专利布局与量产工艺验证。
固态电池正引发全球在材料研发、专利布局和产业标准等维度的新一轮竞争,成为重构新能源产业格局的关键技术制高点。然而,规模化量产仍面临技术、成本和产业链挑战。为此,国内企业大多选择半固态电池技术作为过渡。
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动力电池市场将呈现常规液态、半固态、全固态电池“三足鼎立”格局。预计2027年前,半固态电池将在高端电动汽车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全固态电池则处于技术突破和小规模上车验证阶段。
未来5年既是固态电池技术突破的关键攻坚期,更是产业链生态的战略整合期。行业需以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升级,以产业链整合推动成本下降,以应用场景创新拉动市场需求,以标准体系构建规范行业生态,以金融资本激活创新动能。
具体措施包括: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推动AI与大模型在固态电池研发领域的应用;完善产业链配套,鼓励车企与电池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拓展应用场景,在新能源汽车、电网储能等领域启动示范项目;构建标准与回收体系,加快制定相关标准;建立金融支持链条,设立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专项基金。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中心副主任)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