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小米汽车近期陷入“退定”风波,部分用户对选配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提出质疑并要求退定。小米汽车回应称将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和积分补偿,但用户对此并不满意。此次事件对小米汽车的声誉和销量产生影响,也暴露出其在营销和品质控制方面的问题。

  小米汽车近期正陷入“退定”风波。近日,部分小米SU7 Ultra用户对选配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提出质疑并要求退定。5月12日,一名下定了SU7 Ultra并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锁单用户孙琦(化名)告诉时代财经:“选配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需要加价4.2万元,但其实际功能与宣传不符。”

  根据小米汽车官方发布的消息,碳纤维前舱盖复刻了SU7 Ultra原型车的设计,拥有2个贯穿风道,旨在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然而,有博主实测发现,该前舱盖在吹风测试下并未产生预期效果,且有车主拆解后发现,所谓“双风道高效导流”的碳纤维开孔并未能有效引导空气至刹车系统或产生下压力。这一发现引发了用户的强烈不满,已有接近400名车主(准车主)集体要求退车。

  小米汽车在官方回应中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除了复刻外观外,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并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表示歉意。对于未交付的订单,小米汽车提供了限时改配服务;对于已提车或在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的用户,将赠送2万积分作为补偿。

  然而,用户对此解决方案并不满意。孙琦等用户认为,2万积分不足以弥补损失,且改配需要重新排队等待生产。在无法退定的情况下,部分用户表示将考虑起诉小米汽车。

  此外,小米汽车在发布会上曾强调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独特性和高价值,但雷军在发布微博后又删除了部分关于其功能的描述,这也引发了用户的质疑和不满。此次“退定”风波对小米汽车的声誉和销量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朱永平表示,若小米汽车构成虚假宣传,用户可基于《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重大误解”情形主张撤销合同并返还定金。同时,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也建议车企应注重宣传合规审查机制,避免“云卖车”风险。

  此次事件也暴露出小米汽车在营销和品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小米在汽车时代获得了一定成功,但仍需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

图片来源:雷军微博截图

  小米汽车4月的交付量首度出现环比下滑,此次“退定”风波无疑给小米汽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面对用户的质疑和不满,小米汽车需要积极应对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恢复用户信任和品牌形象。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