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5月12日,上海尚诚消费金融公司公示贷后合作机构信息,多家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公布助贷合作名单。此举旨在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相关监管规定,预示着助贷行业将面临洗牌。

  本报记者李冰

  5月12日,上海尚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诚消费金融”)公示了贷后合作机构信息。截至5月13日,已有多家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了助贷合作名单。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机构公布助贷合作机构名单,旨在落实4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相关监管规定,预示着助贷行业将面临洗牌。

  助贷合作名单涵盖多方机构

  具体来看,尚诚消费金融公示的贷后合作机构包括平安融易(江苏)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蚂蚁智信(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21家机构。

  3月份,尚诚消费金融曾在官网公布“产品合作机构信息”,涉及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度小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度小满”)、蚂蚁智信(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银行方面也在积极披露助贷合作名单。例如,4月30日,广州银行发布了互联网贷款业务合作机构名单,共涉及17家合作机构,包括平安融易(江苏)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等。

  承德银行发布的《关于公示数字信贷业务合作机构名单的公告》显示,该行数字信贷助贷业务合作机构包括蚂蚁集团旗下部分公司、京东集团旗下部分公司等。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指出:“从已披露的助贷合作机构名单来看,合作主体主要分为纯助贷导流平台、联合贷款机构以及融资担保机构。”

  助贷行业洗牌在即

  根据《通知》规定,商业银行总行应当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并通过官方网站等渠道披露名单。商业银行不得与名单外的机构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要参照执行。

  该《通知》对商业银行与助贷机构的合作进行了规制,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准入管理,审慎制定准入标准,有效实施尽职调查,从严审批。

  刘斌表示:“多家金融机构披露助贷合作机构名单,释放了三方面信号:一是监管加强,表明监管部门对助贷业务的规范力度加大;二是合规发展,促使助贷业务向合规化、透明化方向发展;三是风险防控,通过名单管理,金融机构可更好地管理合作机构风险。”

  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认为,金融机构披露助贷合作机构名单,再次释放了助贷严监管的信号。未来,会有更多机构持续披露相关合作机构名单,对助贷合作机构的准入、后续常态化管理会更规范化。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金融机构公布助贷合作机构名单是落实监管要求之举,有助于提高助贷业务的透明度。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