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问题引关注,行业标准亟待制定
AI导读:
随着汽车电动化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被广泛应用,但暴露出识别操作难、夹手风险等问题。部分车企已关注到安全隐患并采取行动,同时,行业缺乏统一规范,工信部正公开征集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意见。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因其美观、科技感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车型中。某车企负责人透露,隐藏式车门把手不仅增强了人车之间的交互体验,车主还能通过语音、按键、钥匙等多种方式便捷打开车门,同时,这一设计使整车造型更加符合流线型,有效降低风阻系数,节约用电能耗,为车辆额外提升5—10公里的续航里程。据统计,国内市场上搭载隐藏式车门把手的新车占比已超过60%。
然而,在近两年的市场应用中,隐藏式车门把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隐蔽无标志导致识别操作难、夹手风险,以及在极端天气或碰撞事故中可能无法正常弹出,影响逃生等问题,引发了消费者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打车时不知道如何开门被司机嫌弃”、“东北寒冷天气下隐藏式车门把手无法正常弹出”、“车辆发生剧烈碰撞后变形,电子式把手无法开启”……这些问题频发,让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面对这些安全隐患,部分车企已开始采取行动。例如,吉利汽车已公开一项隐藏式车门把手紧急解锁专利,该专利采用机械传动+双电路备份+低温自加热技术,确保车门把手在碰撞、断电、极寒等极端情况下仍能手动解锁,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
目前,汽车车门把手行业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该技术要求涵盖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等多方面内容。
专家指出,制定车门把手的安全技术要求对于提升汽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救援逃生方面,强化车门外把手在碰撞、起火等事故中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确保在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顺利开启,降低乘员跌落风险,同时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的安全标志,提升标志可见性,降低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