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专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探讨如何打通耐心资本长投入市场卡点堵点,以及我国设立平准基金的必要性。文章还涉及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良性循环、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

  大力发展耐心资本,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性支撑要素之一。耐心资本对于统筹和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经济提质增效亦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打通耐心资本长投入市场的卡点堵点?我国是否有必要设立平准基金?针对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

  激发耐心资本入市积极性是首要任务。田轩建议,在壮大耐心资本,尤其是促进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良性循环方面,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设立政府投资基金,领投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引导资金投向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如降低行政干预、优化考核激励机制、实施税费优惠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长期投资。

  此外,要拓展资金来源,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社保基金等投资管理机制,降低准入门槛,吸引长期资金增加对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投资配置。同时,完善退出机制,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高上市条件包容度,保障市场流动性。

  田轩还提到,在落实《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方面,需注意明确并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的比例,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确保政策连贯性。

  对于政府投资基金扎堆热门赛道的问题,田轩认为,这可能导致资源配置错位和浪费,不利于政府投资基金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补充作用。他建议,政府投资基金应优化布局,明确投资方向和功能定位,防止盲目跟风和社会资本投资方向重叠,完善分级分类管理机制,促进基金差异化发展。

  在支持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方面,田轩指出,政府投资基金面临募资难、市场化不足等堵点。未来政策端需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参与出资政府投资基金的限制,增加有效金融供给;降低重点领域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约束,鼓励创新融资模式运用;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投资决策专业度和独立性。

  关于设立平准基金的必要性,田轩表示,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设立平准基金是必要的,可以进一步加强市场稳定保障,防范大的市场波动出现。虽然互换便利工具能增加市场流动性,但与平准基金相比,在资金规模、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两者可结合使用,形成更全面的市场稳定机制。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