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华为智能手表因支持医保购买冲上热搜,广州多家药店断货。业内人士呼吁完善医保目录智能穿戴产品准入标准。该智能手表支持多项健康指标检测,但网友对医保购买持不同看法。专业人士指出,智能穿戴设备正向专业医疗健康工具升级。

羊城晚报讯记者陈辉、薛仁政报道:近日,华为智能手表因支持医保购买冲上热搜,多地网友分享购买经验,广州多家药店纷纷告急,产品供不应求。业内人士呼吁,应完善医保目录智能穿戴产品的准入标准。

2月19日,记者走访广州越秀区“健民医药”药店,得知该款手表已售罄,需留电话等待到货通知,且到货当日必须购买,否则可能再次断货。店员透露,本月11日到货的十几块手表迅速被抢购一空。购买时,广州医保参保人需出示医保码,购买后需当场激活手表。

多家药店均表示,该款手表已断货多日,预计本周末或下周到货。

针对“医保购买智能手环是否合规”的疑问,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回应称,该智能手表拥有“二类医疗器械”批文,符合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

该智能手表支持19项健康指标检测,包括血压、心率、血氧等,一佩戴即可显示数据,还支持一键检测11项健康指标。

网友对医保购买智能手环持不同看法,有人质疑健康监测功能的必要性,担心影响医保基金安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胡峻岩表示,智能穿戴设备可作为参考,但不能作为主要诊断或治疗标准。

胡峻岩认为,智能穿戴设备虽有血氧测量等功能,但缺乏医用权威性。此次事件反映出智能穿戴设备正向“专业医疗健康工具”升级,医保政策也持续拓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

专业人士指出,医保支持健康科技产品是“治未病”理念的实践,但需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确保产品医疗价值真实可追溯,并完善医保目录智能穿戴产品准入标准,构建健康管理体系。

(文章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