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飞行汽车作为低空经济的一环,正整合低空交通与地面交通,构建路空协同的立体交通体系。多家车企纷纷布局飞行汽车领域,背后有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驱动。飞行汽车前景广阔,但普及仍需时日,预计2030年左右有望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日前,由奇瑞汽车与清华大学智能交通实验室共同申请的“分体式飞行汽车”专利正式公开。同一时期,小鹏汇天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6.5亿元,两大动作再次为飞行汽车产业添柴加薪。飞行汽车,作为低空经济的一环,正将低空交通与地面交通整合,构建路空协同的立体交通体系。

2021年,低空经济被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被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更是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地方政府积极响应,近30个省已将低空经济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迅速升温。在此背景下,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奇瑞控股、吉利控股、小鹏汽车等多家车企纷纷布局飞行汽车领域,飞行汽车概念炙手可热。

技术创新引领,一体式向分体式进化

奇瑞本次申请的飞行汽车,与广汽GOVY AirJet、吉利沃飞长空AE200等一体式飞行汽车不同,采用分体式设计,座舱模块可与飞行模块、行驶模块结合,实现空中飞行和陆地行驶。同时,该飞行汽车支持无人驾驶模式下的飞行和行驶,降低驾驶难度。

来源:奇瑞控股

小鹏汇天也采用了分体式设计,其“陆地航母”已亮相CES 2025,预计2026年交付。分体式设计更易于商业化落地,小鹏汇天自去年11月首飞以来,已收到近4000台订单。

车企为何集中布局飞行汽车?

吉利沃飞长空、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等车企纷纷布局飞行汽车,背后有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驱动。地方政府竞争性布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加速建设。飞行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复用程度高,降本增效显著。此外,飞行汽车在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也有巨大潜力。

来源:沃飞长空

根据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将达到3.5万亿元。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也将持续增长,中国潜在市场规模巨大。

飞行汽车前景广阔,但何时能普惠大众?乐观预计2030年,悲观可能要到2050年。未来两到三年,中国主要大城市的空中交通网络和地面飞行服务设施将基本建成,飞行汽车有望大批量商业化。

低空飞行引领出行变革,但普及仍需时日。政策、规则、市场和技术等问题亟待解决。一旦低空交通与地面交通深度融合,构建出的三维立体智慧交通体系,或将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与空间移动效率问题。

(中国经济网记者陈梦宇)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