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新一轮降准降息后,国债收益率走势出现明显分化。短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而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市场专家预计长期国债收益率将继续调整,债市将延续震荡态势,收益率曲线趋于陡峭。

自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新一轮降准降息政策后,国债收益率的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截至5月13日,数据显示,1年期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较月初(5月6日)下行4.93个基点至1.4131%,而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分别上行5.06个基点和5.2个基点,达到1.6704%和1.879%。随着中美关税政策的阶段性缓和,市场风险偏好的回升预计将对债市的长端利率造成利空扰动。市场专家预测,长期国债收益率将继续调整,债市将维持震荡格局,收益率曲线可能进一步趋于陡峭。

4月以来,外部冲击的影响逐渐显现,经济基本面承压,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为债市提供了支撑。然而,近期债市的走势显示,仅市场资金价格和短端利率反映了宽松货币环境带来的利好,长端利率却呈现出不降反升的现象。

招商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伟指出,历史上“双降”政策公布后,1年期国债收益率通常倾向于回落,因为这将直接利好资金面转松。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走势则呈现出较大的分化。去年9月“双降”后,长端利率阶段性上行,主要受风险偏好改善和房地产、财政政策加码发力的影响。

从短端利率来看,随着5月15日降准政策的落地,宽松的资金面有望继续支撑短端利率下行。近日,市场资金价格已明显下行,银行间7天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从月初的1.7272%下降至1.5156%,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隔夜利率(Shibor)也下行至1.4%水平。此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可能启动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这将进一步打开短端利率的下行空间。

年初时,长期国债收益率曾一度快速下行,反映出债市可能已提前透支了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利好。4月以来,长期国债收益率走低,部分原因是受到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市场对未来不确定性表示担忧,风险偏好下降,避险情绪上升。

对于长端利率的走势,随着中美关税政策的阶段性缓和,债市长端利率可能会小幅上行。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预计,在情绪催化和结构性赎回压力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超调至高于1.7%的水平。民生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谭逸鸣指出,债市的定价逻辑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在资金利率中枢稳定、向政策利率收敛时,债市中短端品种仍有一定支撑。然而,在外部风险缓释、出口预期修复和风险偏好提振的背景下,债市长端可能会面临波动调整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将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并关注国债收益率的变化。央行将根据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国债操作。今年1月,央行已宣布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以维护流动性和债券市场的平稳运行。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央行在债市供给明显加大、市场担心债券供过于求时可能会买入国债。此时,市场对于央行的买入操作相对不敏感。如果市场在较长时段里一直处于强烈的“牛市思维”,央行的国债买卖操作可能会陷入被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