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构建债市“科技板”。六家银行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达750亿元,多家银行筹备发行工作,预计年内提速。债券市场“科技板”有望改善科创债市场结构,提升民企参与度,助力科创企业融资。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公告〔2025〕8号),旨在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配套支持机制,提出多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的举措。同日,交易商协会也推出了科技创新债券,构建债市“科技板”。

政策发布后,银行、券商、创投机构等迅速响应,助力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集中亮相并公告发行。六家银行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达到了750亿元。

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5月12日,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公告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合计发行规模达200亿元。农业银行拟发行规模为1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附带不超过100亿元的超额增发权,期限为3年。交通银行也拟发行规模为2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分为两个品种,期限分别为3年和5年。

继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银行首发后,国有大行再次发挥带头作用,助力债市“科技板”规模增长。5月9日,工商银行率先落地首批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达200亿元,是首批发行的规模最大的金融类科技创新债券。

此外,杭州银行、兴业银行等也积极参与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杭州银行发行规模为5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期限为3年。兴业银行则发行规模为1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业务的发展。

业内人士透露,多家银行已在筹备科创债发行工作,预计年内科创债发行将继续提速。同时,已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十余家银行发布相关债券的承销进展,积极承销科技创新债券。

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推出,体现了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科技概念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债券,有望改善当前科创债市场结构,提升民企参与度。中信证券认为,科创债有望成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核心枢纽。

东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指出,在政策引领下,债券科技板将成为未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之一,科创债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诚信国际也表示,近期科技创新支持举措和“科技板”配套安排密集落地,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带动更多金融资源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